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好新時代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與光明網共同組織“實踐新論·非凡十年”網上理論傳播專欄,持續推出系列理論解讀文章和新媒體產品,充分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系統總結十年來“中國之治”的偉大成就,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作者:常慶欣(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對于發展理念的重大升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彰顯了黨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經濟發展目標、原則與評價標準的統一。站在“兩個大局”的歷史高度回答好經濟形勢應該怎么看、經濟工作應該怎么抓等問題,可以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和憂患意識三個方面對新發展理念加以把握。
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提升發展質量中促進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發展的核心導向,將人民視為“國之大者”,在現代化建設中注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從新發展理念諸要素指向來看,人民需求是“創新”發展的方向,其關鍵就是“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發展不“協調”是制約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礙,因此推動產業結構之間、城鄉區域之間、文明要素之間的協同發展,實際上就是強調人民在領域行業、空間格局、動力升級等方面對于美好生活的訴求;“綠色”發展關注合乎人性的存在基礎與生活要素,天藍、山綠、水清、環境優美是人民生活的增長點,因此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質就是要建設好具有生態文明底蘊的美好生活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引領是中國經濟“開放”發展的重要立足點,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金磚國家峰會、G20峰會等對外交往的重要平臺,中國致力于“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在不斷為全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圍繞美好生活需要多元性、多樣化以及高質量、高品質化的特點,“共享”發展則強調進一步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多層次、多領域、多環節充分落實好漸進共享、全面共享、高質量共享,讓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民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南針”,因此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現實行動。
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緊盯解決突出問題形成整體推進力量,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新發展理念是對新時代“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回答。一方面,新發展理念與“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總體性聯動,為破解社會主要矛盾提供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頂層設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容的新發展理念,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調以發展的動力升級、布局優化、可持續性增強、形態升級與效益提高為發力點,在總體布局與戰略布局的意義上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提供了具體指引,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向著更高效率、更可持續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針對經濟發展領域的具體現實問題,新發展理念注重要素間的內在關聯性,強調通過發揮諸要素的整體作用以形成更加精準務實的舉措,不斷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難題。例如,當前我國生產和生活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仍面臨諸多壓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重道遠。新發展理念諸要素作用于這一戰略目標,強調在創新發展中推動低碳技術的升級,“以增強共性技術研發能力為目標”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在協調發展中加強地方間能源發展關系的謀劃,形成高效協同、互濟互惠的低碳發展格局;在綠色發展中對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整體增效進行系統規劃布局,切實落實好“雙碳”行動;在開放發展中繼續打造綠色絲路使者計劃等氣候多邊合作平臺,提升全球范圍的氣候韌性;在共享發展中建立碳普惠的正向引導機制,調動社會公眾積極加入全民減排行動。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因此,新發展理念著眼于系統把握新發展階段的不同經濟發展規律,指向高質量發展目標,從而切實解決好“發展起來以后”的新問題。
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立底線思維,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黨和國家首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并將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戰略部署,強調要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新發展理念是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是對國內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國際經濟運行下行風險較大這一科學研判基礎上的積極回應。著眼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新發展理念強調防范化解關鍵核心技術受限等經濟安全風險、把握科學技術在經濟安全體系中的時代躍升機會,從而更加前瞻性地看待、處理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隱患問題;強調資本服務于提高供給結構的靈活性、服務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從而更好地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不斷提高資本運行的治理能力;強調保障糧食、能源、重要資源的供給安全,全面強化供應保障能力和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從而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筑牢筑穩發展之基;強調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構建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為抓手,進一步構建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體的產業鏈和供給鏈,從而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高質量發展的內容指向就是抓住發展與安全的“雙輪驅動”,因此,新發展理念強調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不斷提高預先防范風險的意識、提升應對化解風險的能力,從而能夠“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推動我國從“大國階段”邁向“強國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走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需要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這就需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和憂患意識的把握中進行統籌布局,進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斷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凝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前進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