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作者:張小進(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殷切期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國之大者”,對新時代教師隊伍提出的時代命題和職業要求,為廣大教師承擔新時代育人使命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文化的精髓
從詞源學來看,“經師”在漢代指講授經書的學官,《漢書·平帝紀》記載:“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后“經師”泛指傳授經書的大師或師長,《后漢紀·靈帝紀上》中說:“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耳。”近代以來,“經師”則指教授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徐特立在《各科教學法講座(二)》中指出:“因為中國過去教經書中的知識的稱經師,現在是教科學知識,為了容易記,所以仍襲用這個名稱。”而“人師”通指可以作為別人的老師,如《禮記·學記》:“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后多指德行學問等各方面可以為人表率的人,如《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唐代楊炯的《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獨步人師。”清代顧炎武的《贈孫征君奇逢》:“海內人師少,中原世運屯。”
關于“經師”與“人師”二者的區別,南宋史學家胡三省稱:“經師,謂專門名家,教授有師法者;人師,謂謹身修行,足以范俗者。”郭沫若在《青年喲,人類的春天》中亦有論述:“經師是供給材料的技術家,人師是指導精神的領港者。”
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治學之道,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為師之道,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文化中的價值追求和精髓所在。
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及教育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心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及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始終貫穿著“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思想。201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中提出:“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2014年5月4日,他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同年9月9日,他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則更加明確地提出:“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2016年12月7日,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2019年3月18日,他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2021年4月19日,他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教師隊伍、怎么建設教師隊伍有著深刻而系統的思考,特別強調要注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打造業務精湛、道德高尚、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是新時代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堅持“經師”與“人師”相統一,不僅是堅持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文化的需要,更是落實和推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從實踐路徑來看,重點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以民族復興為觀照,做好回答時代之問的“經師”。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演變,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這就需要廣大教師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以現實為觀照,在研究解決事關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技術上拿出真本事、取得真成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同時,以廣博的學術視野、精深的專業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引導和帶領廣大青年學生立足中國實踐、理解中國之治,做好回答時代之問的“經師”。
二是堅持以修己立德為根本,做好培養心懷“國之大者”有為青年的“人師”。“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廣大教師應堅定理想信念,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踐行者,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立德修身,以崇高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自覺的模范行為帶動學生,自覺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樣。注重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深刻把握學生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做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引路人。
三是堅持以知行合一為遵循,做到“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堅持知行合一,做到“經師”與“人師”相統一,就要求廣大教師既能在科學研究上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現實需求,研究真問題,努力成為業務精湛、知識廣博的“經師”;又能在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堅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引導廣大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