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
作者:史丹(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v觀世界經濟強國的發展過程,工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時至今日,這些經濟強國的第三產業占比已超過第二產業,但他們的工業發展水平仍處在世界前列,是國家實力的根本支撐。我國是世界上工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是與工業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正在改變工業化道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快速演變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得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和不確定因素,我國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并存,工業現代化的任務十分艱巨而緊迫。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過程中,工業現代化處于重要地位,要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把握好發展趨勢,多方發力推進工業現代化。
認識工業現代化重要趨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以信息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不斷升級和廣泛運用,給傳統工業生產方式、價值創造方式、產業聯系與布局等帶來巨大變化。從一定意義上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使工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從以資本、勞動要素等為主轉向以數據要素等為主,將把工業現代化推向一個全新的軌道。眼下,支撐數據要素發揮作用的平臺型企業和新型基礎設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產業數據化將成為工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一方面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對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提出更高要求。在新技術影響下,工業的產業結構、產業生態會發生巨大變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網絡化將是工業現代化的重要趨勢。
一是綠色化。綠色是現代工業的底色。這對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普及全流程、全產業鏈的綠色標識。綠色技術創新不但有助于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行業能源轉化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使節能環保及其相關服務產業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向綠色化方向轉型。
二是智能化。這是工業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使社會生產向數據驅動、實時在線、智能主導的智能化方向發展。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生產設備和產品將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能力。工業智能化將會重構工業生產方式,提高研發與生產效率,加強市場反應,改善用戶服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智能化建立在以軟件、數字傳輸、集成分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上,一些傳統產業因數字賦能而煥發生機。在智能化生產范式下,產業競爭優勢將向人力資本和知識密集方向轉變。
三是服務化。這是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方向。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是傳統工業化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徑,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工業企業實現設計、生產、銷售的直接對接,企業不僅可以大批量生產,也能以較低成本提供個性化的定制產品。個性化定制是我國結束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后新的需求浪潮,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和企業新增利潤來源。工業生產的服務化是工業與服務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結果。從這一點看,用三次產業結構指標衡量現代工業化水平的有效性會大幅降低,保持制造業占比并不是指維護傳統落后的產業業態,而是要順應新工業化發展趨勢,打造制造業新優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四是網絡化。這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礎和實現價值創造的重要途徑。如果說服務化使企業產品生產更加體現服務客戶的本質,那么網絡化則使全社會經濟活動依托網絡平臺走向更加專業化,企業會根據性價比決定外包還是自己生產,生產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企業業務活動組織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而更加靈活,消費者也有更大選擇范圍。需要指出的是,網絡平臺的算力、算法與網絡化條件下的市場公平競爭、公平交易息息相關,網絡型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推進工業現代化也具有重要影響。
理解推進工業現代化的要求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要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特點和要求,加快推進工業現代化。
一是把握階段性。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未來的各個發展時期中,工業的國民經濟發展基石這一重要定位不會變,需要持續推進工業現代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支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應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到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人口素質顯著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關鍵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與創造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根本之處。就工業現代化而言,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協調好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共同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產業轉型升級與擴大就業的關系,處理好大中小微企業、內資與外資的關系,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費品產業,促進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協調發展。
三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取得了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新征程上,我們面對的是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是外部環境深刻復雜變化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關鍵在于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積極進取、開拓前行。要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同世界各國一起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以現代化建設新成就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作出更大貢獻。要認識到,工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力軍,也是我國吸引外資的重要領域。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我國工業是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工業制成品在幫助更多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產業配套體系、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推進工業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平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構建既立足國內大循環又深度融入全球分工合作的產業鏈供應鏈,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推進工業現代化要多方發力
新時代新征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進工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多方發力、共同推進。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必須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定宏觀經濟,要注意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等各種政策協調,處理好長期政策目標落實與短期經濟穩定運行的銜接。
政府要著力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創造條件,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長板,增加上游能源與原材料供給,穩定價格,打通物流堵點,對中小微企業實施更加精準的扶持政策。在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進程中,要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鼓勵綠色消費,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要切實提高監管水平,促進數字平臺企業發展。要加強產業共性基礎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的研發投入,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換道超車”機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縮小關鍵核心技術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強化前沿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企業要加大技術創新,瞄準先進技術和市場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運用數字化手段降本增效,積極發展運營新模式、新業務,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要積極開展企業間合作,形成以鏈主企業為首的企業共生共進的產業生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努力開拓國內市場,在滿足消費升級和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實現價值創造,還要穩定出口市場,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為推進工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