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網制宜”:用好網絡空間,提升青年獲得感
作者:劉森林(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講師)
自接入世界互聯網以來,互聯網在我國呈井噴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而在龐大數字的背后,更深刻的改變是互聯網絡對廣大人民群眾生產與生活方式的重塑再造。一方面,互聯網已經深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網上購物、游戲、社交、閱讀、送餐等便捷服務;另一方面,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廣泛與深度融合,催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創造了上千萬就業創業崗位,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戰略空間。這些都使得公眾于互聯網所得的獲得感更足、更強勁、更有實在感。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當代青年群體,受互聯網時代的影響更為廣泛和深刻。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不僅影響和改變了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其休閑娛樂、獲取信息、闡述觀點、展示自我、表達情感的重要平臺,甚至成為青年群體找工作謀生的重要渠道。互聯網絡所創造的虛擬空間也成為青年的“第二生存空間”,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念、情感態度、生活方式、認知模式、思維方式、社會心理和道德行為。隨著“互聯網+”不斷拓展功能、擴大領域,讓當代青年群體在享受互聯網紅利的同時對不斷提升網絡獲得感也滿懷更多的期待。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當代青年群體獲得感的工作變得更加突出且緊迫。
提升青年群體獲得感,就要理解青年人的現實狀況、迫切需求與發展預期。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青年的需求已從滿足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逐漸向滿足發展所需的醫療、就業、權利表達等領域轉型升級。青年時期的需求主要包括身心健康、事業發展、利益訴求表達等內容。因此,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當下,必須要“因網制宜”,通過互聯網絡在醫療健康、就業、利益訴求表達等方面提升當代青年的獲得感。
為青年定制個性化的數字健康服務
青年群體經常面臨獨特的健康挑戰。研究發現,我國青年超重和肥胖現象日益凸顯,機能及耐力素質下降;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也讓青年群體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并對健康醫療服務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期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聚焦醫療等重點公共服務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
對于大部分青年群體來說,日常的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從流程繁瑣、時空受限的傳統醫療轉向使用不受時間、地點和情境限制,即可獲取所需的醫療信息和遠程監測等服務,并有效實現與醫生實時互動的移動醫療服務,更符合青年群體的行為選擇。因此,首先應該加快建立完善預約診療制度,不斷優化預約診療流程,探索提供延伸服務的預約,逐步建立線上患者服務中心,不斷提升就醫體驗。其次,要創新建設完善智慧醫院系統,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現代醫院建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智慧服務”“電子病歷”“智慧管理”建設,構建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最后,要有效推進“一網辦”政務服務,化解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煩等問題,包括擴大政務共享服務,便捷信息查詢服務。
為青年創造更優的就業創業環境與機會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青年社會問題的焦點仍然是就業問題,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更是將青年失業挑戰列入十大全球性挑戰。目前,部分青年存在消極就業、因找不到理想崗位而頻繁跳槽或者無業可就等現象,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逐步成為青年就業的新特征。如何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等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首先,要倡導互聯網就業觀念。加強宣傳,讓廣大青年認識并熟知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做出有針對性的就業準備。其次,加強互聯網絡設施建設。全面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技術和監管技術,依法治網、依法管網,嚴懲釣魚網站、虛假信息、信息泄露、信用卡套現等違法活動,為青年就業凈化互聯網使用環境。最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不僅要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實施互聯網產業減稅政策。還要推動互聯網創業,在全國范圍內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培訓,為缺乏資金的創業者提供一定期限的無息啟動資金,為互聯網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項目、技術、融資、孵化、后期指導等一條龍服務。
為青年構建規范且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
群眾訴求表達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影響獲得感的重要因素。中國社會的快速變遷以及全球化的深入滲透,使得當代中國青年群體的思想觀念、文化思潮、價值判斷與興趣愛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自身的利益訴求逐漸增多且不斷多元化,社會公共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構建合理的現代社會青年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體系勢在必行,也是完善青年群眾工作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環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當代中國青年利益訴求的表達方式和渠道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可以借助互聯網構建規范且有效的掌握青年利益訴求和青年表達利益訴求的機制。與此同時,還要時刻警惕互聯網絡中隱藏的一些誘惑、陷阱與危機,更大程度發揮互聯網正向、積極的作用。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我們在享受既有機遇和紅利的同時,更要著眼未來,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實踐,牢牢把握互聯網發展新的歷史機遇,積極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步伐,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讓當代青年群體從互聯網成果中切實感受到獲得感,也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中國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大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