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屬性與世界意義: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雙重視角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實現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顯著標志,是世界近代以來各國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世界現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既遵循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立足國情具有鮮明自身特色。國家屬性和世界意義,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方向與貢獻的兩個視角。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中國國家屬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正是在追求實現這些目標使命的歷史進程中,黨團結帶領人民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國家屬性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各個階段和國家治理各個環節,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組織體系嚴密的強大優勢,有效調動包括國家、市場、社會和人民群眾在內的各類主體和各類要素資源。在黨的領導下,各類組織有效開展分工協作,最大限度減少目標沖突,保證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遠至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推進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近至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領導都是根本。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具有高度自覺和組織動員能力的政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同時,黨在實踐中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第二,以現代化普遍規律和社會主義制度屬性為遵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世界現代化潮流中,結合本國發展道路、資源稟賦和歷史方位探索形成的。與諸多國家現代化路徑類似,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為經濟上的工業化、社會生活上的城市化、文化上的多樣性以及人民生活福祉的提升,同時,其內涵又與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和中國國情緊密相連。例如,在政治領域,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根本任務,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經濟領域,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兼具經濟現代化一般元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殊性的發展綱領,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文化領域,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在社會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經濟建設成就轉化為人民福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在生態領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三,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愿景。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并主張通過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基本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確定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實踐中,我們黨把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度統一,強調共同富!笆侨嗣袢罕娢镔|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一愿景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目標使命高度一致。
第四,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路徑。改革開放以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國積極引入現代國家治理的組織和制度元素,推進中央與地方關系改革,向地方放權,向社會讓利,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重要制度基礎。進入新世紀,為解決以政府為單一主體開展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問題,將部分公共服務生產和供給職能交由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承擔,同時在政府內部建立以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績效評估工具,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近年來,我們積極擁抱數字時代,推進系統性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探索形成了諸如“最多跑一次”“城市大腦”“一網統管”等全球領先的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創新。疫情期間,政府部門運用數字技術開發了健康碼、行程碼、五色圖等“精密智控”工具,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疫情有效防控和經濟社會生活重啟,體現了中國不斷躍升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第五,以多重目標下的調適與平衡為邏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充滿風險與挑戰,任何一種目標的設定都可能影響到相當于一個獨立國家人口體量的群體。為彌合諸如安全、穩定、發展等多重目標可能帶來的沖突,我們黨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系列平衡不同群體、不同時間目標需求的機制做法,有效提升了超大體量國家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縱向維度,積極探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以政策試點方式尋求普遍性政策目標的解決方案,以鼓勵地方創新的方式激發治理活力,同時,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在匯集社情民意和治理智慧上的作用,將更多地方治理經驗吸納至國家治理體系之中,更好實現國家治理的適應性調整。在時間維度,運用黨管干部優勢,確保領導干部有限任期下主要治理目標的相對穩定和屬地治理目標的相對靈活,同時,通過編制五年規劃確立較為穩定的中長期目標,并給予地方設定短期目標的相對自主權,確保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相統一。這種在多重目標下調適平衡的行為邏輯,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路徑和方案,而且有著全球性意義,蘊含普遍性經驗和智慧。
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作為一個近代以來長期積貧積弱、新中國成立初期尚處于現代化進程末流的后發國家,中國實現現代化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具體而言,中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解決了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動搖了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體系和殖民統治體系;用短短70多年時間,高效推動經濟發展并保持社會長期穩定,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發展才取得的水平,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有效抵御全球性經濟危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并取得全面勝利,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超十億級人口走向現代化。而迄今為止,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總人口不超過10億。而且,我國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對內將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提上議事日程,致力于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對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搭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臺,推進全球發展倡議等全球公共產品落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現代化,作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作為以提升全體人民福祉為宗旨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和示范,顯著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多樣性。
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為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提供重要參考與借鑒。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性意義不僅在于承擔了大國的使命責任,更為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經驗,特別是在西方現代化“神話”日漸消退的今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引領人類文明前進方向。例如,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既遵循現代化普遍規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又立足中國發展階段和國情實際,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極高的顯示度向世界展示了獨立自主兼容并蓄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再如,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領導力量與主體力量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具有卓越領導、組織、協調、執行能力,并且將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根本出發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撐,這就從根本上摒棄了西方那種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的弊病。
更具意義的是,相較于小規模、小范圍、較短歷史和單一文化語境下的實踐經驗,一種能夠在體量巨大、紛繁復雜且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大國行之有效的現代化路徑,具有更強的多文化、多語境和復雜環境的適應性,具有更全面的多維度和多階段理論、制度與政策選擇,對于晚近匯入現代化歷史進程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在亦步亦趨追隨西方中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陷入困境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當然,中國式現代化正在進行之中,它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不斷豐富和發展經驗內涵與普遍意義。面向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必將且歌且行,譜寫人類文明發展新篇章,為世界現代化潮流貢獻更多智慧。
(作者:郁建興 黃飚,分別系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