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極為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立足大局大勢,準確認識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對于應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保持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意義十分重大。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現實需要。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上海經濟外向度高,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2021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元,口岸貿易總額保持世界城市首位,更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越是國際風云變幻,上海越是要發揮好世界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作用,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首要的就是提升經濟穩定性。2021年上海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全市經濟總量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達到4.32萬億元,增長8.1%,服務業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我們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上海正在加快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率先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1年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225.5億美元、增長11.5%,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0家和25家、累計達到831家和506家。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抓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做好國內國際要素鏈接、產能鏈接、市場鏈接、規則鏈接,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系統觀念,深刻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上海肩負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的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正處在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從方法論的高度理解和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分清輕重緩急,努力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更好地破解“兩難、三難、多難”問題,實現“既要、又要、還要”目標。
科學統籌“穩”與“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我們深刻認識到,“穩”是基礎,是大局。穩定宏觀經濟是重大政治責任,必須全力以赴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防止大起大落。“進”是方向,是目標。只有不斷求新、求進、求突破,才能實現預期目標,爭取更好結果。上海要持續抓牢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落地、“四大功能”“五個中心”建設、“五型經濟”發展、城市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工作,加快提升顯示度和貢獻度,實現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向更高質量“進”。
協調發力“內”與“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必須堅持“內外兼修”,加快打造強有力的內需引擎,當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開路先鋒,以內促外、以外促內。一方面,要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著力提升消費水平和品質,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和研發中心落戶發展,幫助外貿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唯有做到“內外兼修”,我們才更有能力抵御各種風險挑戰。
辯證把握“危”與“機”。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近年來,疫情推動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刻調整,從更注重效率轉向更注重安全和韌性,從全球布局轉向區域布局。全球能源革命帶來綠色低碳的變革機遇,清潔能源轉換、綠色產業發展、節能減排降碳正在催生萬億級大市場。挑戰中往往蘊含新的更大機遇,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打好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主動仗,努力闖出一片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堅定信心決心,全力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海將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擔當實干、攻堅克難,重點在“七個堅持、七個全力”上下功夫。
堅持穩中求進,全力做好經濟穩增長工作。突出穩字當頭,多措并舉擴內需、穩外需,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更加注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協同發力,加快重大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等投資建設,穩定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抓住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契機,放大購物節、旅游節等節慶消費效應,做優康養旅文體等服務消費,擴大品質消費,持續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生效契機,支持企業拓市場、擴訂單;發揮外向型經濟優勢,加大力度引進高能級外資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
堅持改革開放,全力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效。加快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動以“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為主要內容的280項行動措施加快落地。積極推動“三大任務”取得新成效,支持臨港新片區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五個重要”為統領開展更大程度壓力測試,推動更多“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對內對外開放“三大平臺”功能,精心辦好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深入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同時,高質量打造“一帶一路”橋頭堡,不斷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平。
堅持優化環境,全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問題導向,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的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為企業發展賦能,持續推進市場體系、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進一步增強“一網通辦”服務功能,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助企業降本增效,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切實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輕負擔。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更好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作用。幫企業排憂解難,深入開展“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真心實意為企業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當好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
堅持創新驅動,全力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牢牢把握“四個面向”,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形成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做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在滬國家實驗室配套服務和硬件支持,配合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助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做強科技創新引擎,開工建設“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做優高水平人才高地,依托各級各類創新平臺,大力集聚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穩妥下放人才崗位設置、科研管理等權限,努力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系統。
堅持暢通循環,全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聚焦突破瓶頸,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效促進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向新產業要新動能,全面落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先進材料、航空航天等產業加快發展,前瞻性謀劃和布局未來先導產業,培育壯大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向新業態要新動能,積極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壯大“在線經濟”等新經濟業態,支持綠色金融、航運金融等業務創新,積極開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國際分撥等新型國際貿易。向新空間要新動能,全面推進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建設,加快推進寶山、金山南北轉型,強化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同時,持續推進全市一批重點區域布局調整、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
堅持底線思維,全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牢牢守住底線,做到“四早”“五最”,確保經濟社會穩定和城市運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完善重大風險事件處置機制,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風險防范,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強化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等創新技術的實踐應用,運用大數據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監管部門的風險管理能力;深化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基礎作用。從嚴從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強化人、物、環境同防,因時因勢、精準有效完善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全力做好重大活動防疫保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提升突發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深化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依托“一網統管”,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扎實做好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重要節點安保維穩等工作,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堅持民生為本,全力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注重求真務實,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大力度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全面完成16項民心工程,全力實施好10方面30項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持續破解城鄉養老、幼兒托育、舊區改造、鄉村振興等“老小舊遠”民生問題,不斷提高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精準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碳達峰實施方案,有序有效做好能源、工業等重點領域“雙碳”工作,持續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化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