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譜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

2021-09-23 09: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干好,不斷交上好答卷。全黨全國全社會都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奮發圖強、自力更生,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更大勝利。”今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市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考察時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農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為我們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就是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們一直強調,對‘三農’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實際工作中‘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要扭轉這種傾向,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干部配備等方面采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2018年9月23日,我國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研究決定的,進一步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調動億萬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譜寫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級黨委要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三農’向好,全局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全黨同志務必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我到農村調研,在很多村子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輕人不多,青壯年男性更是寥寥無幾。留在農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出去的不愿回鄉干農業,留下的不安心搞農業,再過十年、二十年,誰來種地?農業后繼乏人問題嚴重,這的確不是杞人憂天啊!”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村莊空心化和‘三留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外在表現是村子空了,本質上是人一茬一茬離開農村。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概括,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但在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國情下,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農業都要發展,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并存,這也是客觀規律。即便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農村仍將有4億多人口。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今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考察調研時指出:“今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希望鄉親們繼續努力奮斗,把鄉村產業發展得更好,把鄉村建設得更美。”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考察時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能否處理好城鄉關系,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根本扭轉。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沒有農村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有些地方錯誤理解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干了一些‘以城吞鄉、逼民上樓’的事,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絕不是要把農村都變成城市,把農村居民點都變成高樓大廈。”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著力點是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不管城市怎么發展,我國仍會有大量農民留在農村,農業基礎地位仍需要打牢夯實,這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國城鎮化必須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2015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市對農村的反哺能力、帶動能力,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城鎮和鄉村是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不能以農業萎縮、鄉村凋敝為代價。近年來,我們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無論是進城還是下鄉,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要素還存在不平等交換。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階段,城鄉差距大最直觀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體現在公共資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擋升級,特別是加快道路、農田水利、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管護運行機制。要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下決心調整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鎮化,目的就是促進城鄉融合。要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

  今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考察調研時指出:“即使未來我國城鎮化達到很高水平,也還有幾億人在農村就業生活。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

  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2013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這就是一個緊平衡,而且緊平衡很可能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態勢。我國耕地就那么多,潛力就那么大,在糧食問題上不可能長期出現高枕無憂的局面。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和對農業的支持。恰恰相反,我們要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農民可以非農化,但耕地不能非農化。如果耕地都非農化了,我們賴以吃飯的家底就沒有了。”“極而言之,保護耕地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來做,甚至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大家立了軍令狀,必須做到,沒有一點點討價還價的余地!”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糧食生產了。”2016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什么時候都要繃緊,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說過,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這是從戰略上考慮的。要嚴守耕地紅線,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落地,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防止糧食生產出現大的滑坡。”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對糧食問題,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糧食多了是問題,少了也是問題,但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多了是庫存壓力,是財政壓力;少了是社會壓力,是整個大局的壓力。對糧食問題,要從戰略上看,看得深一點、遠一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這就要求我們守住耕地紅線,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把農田水利搞上去,把現代種業、農業機械等技術裝備水平提上來,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好建設好,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

  2020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總的來說,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上發力。”

  “有些人以為,有錢就能買到糧,多進口一些農產品還可以省自己的地和水。這次疫情期間,有18個國家限制糧食等農產品出口,全球供應鏈受沖擊,一度引發恐慌,造成價格大幅波動。這種事情近年來時有發生,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各國就先捂住自己的‘糧袋子’。”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我反復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眼于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

  “農民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制、激發活力,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真正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黨的十八大以后,我第二次到地方調研,就到了河北阜平縣,后來又去了不少貧困地區。我到這些地方調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貧困地區,不了解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就不會真正了解中國,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國,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多到農村去,多到貧困地區去,了解真實情況,帶著深厚感情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雖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樣的小康,但如果現有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讓人信服。”

  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強調,就是因為心里還有些不托底。所以,我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要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于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能打任何折扣。”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考察時指出。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們將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這個問題要及早謀劃、早作打算。”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時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考察調研時指出,“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松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當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前所未有的變化,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要從完善政策、健全體系、落實責任、創新機制等方面入手,及時反映和協調農民各方面利益訴求,處理好政府和群眾利益關系,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防止碰頭疊加、蔓延升級。要學習和推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農村改革發展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穩定也是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地域遼闊,農民居住分散,鄉情千差萬別,社會管理任務繁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構建農村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開展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對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活動要嚴厲打擊,對邪教、外部勢力干擾滲透活動要有效防范和打擊。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守法用法意識,發揮好村規民約、村民民主協商、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現鄉村善治的有效途徑。”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創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要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實現形式,發揮村民監督的作用,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著辦。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發揮其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法治是鄉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要把政府各項涉農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完善農村法治服務,引導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我國很多村莊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風俗習慣、村規民約等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在實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時,注重發揮好德治的作用,推動禮儀之邦、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社會建設相輔相成。要繼續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并不斷總結推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政策千條萬條,最終都得靠基層干部來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幾百萬農村基層干部,常年風里來雨里去,同農民直接打交道,是推動農村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力量。這支隊伍總體是好的,是信得過、靠得住、有戰斗力的。”

  “對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依靠,生活上要關心。”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完善農村基層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鄉鎮領導干部力度,為加強農村社會治理服務充實新生力量。要建立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和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要加強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力度,引導他們提高為民服務本領、強化廉潔履職意識,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給老百姓一個公道清明的鄉村。要把農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作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重點,繼續緊盯惠農項目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的突出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部署開展專項治理。嚴懲橫行鄉里、欺壓百姓的黑惡勢力及充當保護傘的黨員干部,廓清農村基層政治生態。”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搞新農村建設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不能照搬照抄城鎮建設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搞新農村建設,決不是要把這些鄉情美景都弄沒了,而是要讓它們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所以我說要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2014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推行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完善節水、節肥、節藥的激勵約束機制,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更好保障農畜產品安全。對山水林田湖實施更嚴格的保護,加快生態脆弱區、地下水漏斗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區治理,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要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調研時強調:“解決好廁所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意義,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總書記還叮囑當地干部要深化城鄉統籌,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調研時指出。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耕地開發利用強度過大,一些地方地力嚴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嚴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2015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強調,“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于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現在,我們已到了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的時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的時候了。”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過去由于生產力水平低,為了多產糧食不得不毀林開荒、毀草開荒、填湖造地,現在溫飽問題穩定解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應該而且必須成為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小時候的農村呈現的是河里游泳、溪里捉魚、池塘洗菜的景象。才過去幾十年,現在一些農村變成什么樣了,大家心里都有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該減的減下來、該退的退出來、該治理的治理到位。農村生態環境好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生態農業、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鄉村旅游就會紅火起來。”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農村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城鎮后花園。要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比重,完善廢舊地膜回收處理制度。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國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基本解決農村的垃圾、污水、廁所問題,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一些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必須加快改變。”“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直接關系農民群眾生活品質,要把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不斷抓出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考察調研時指出,“希望鄉親們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今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要推動污染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2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這些年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工作的,現在中央有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扶貧開發政策,這些政策要一絲不茍、毫不走樣地落實到基層,政策的好處要全部落實到基層、落實到每一個農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黨和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支持農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傳遞給鄉親們,讓鄉親們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處,一起來落實好政策。”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各級領導干部都要重視‘三農’工作,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一些地方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村里任職、掛職,是有利于了解基層真實情況、夯實基層工作基礎、培養鍛煉干部的舉措,一舉多得。”

  “我們常講,‘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給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組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

  “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靠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抓住健全鄉村組織體系這個關鍵,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等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整頓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解決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不是一句口號,講究的就是一個‘實’字,農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眾,真心依靠群眾,真情關愛群眾,真誠服務群眾。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倡導求真務實精神,真抓實干,吹糠見米,出水方見兩腳泥,切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隔山打牛,以作風的提振推動鄉村的振興。”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浙江寧波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時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希望你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干實干,結合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村黨支部要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考察時強調。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要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干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

  今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全體黨員回信時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希望你們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農,天下之大業也。”我們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完全可以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件大事辦好,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本報記者汪曉東、李翔、劉書文)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3日 0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萨迦县| 嘉荫县| 淮北市| 定西市| 吴堡县| 花垣县| 葫芦岛市| 凯里市| 长兴县| 防城港市| 息烽县| 石柱| 平定县| 白城市| 新昌县| 平塘县| 修武县| 淮北市| 道真| 襄城县| 温泉县| 白山市| 丽江市| 中阳县| 武冈市| 花莲县| 博罗县| 东光县| 晋中市| 利辛县| 来宾市| 上思县| 屯留县| 通渭县| 唐河县| 鸡西市| 玛纳斯县| 泾阳县| 南安市|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