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為貧困地區發展指“路”
山下蜿蜒著玉帶,山間盤繞著銀練。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依靠烏江生態資源與通村公路“二十八道拐”,山里的苗家小寨舊貌換了新顏。
2月3日下午,在貴州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新仁苗族鄉化屋村看望鄉親們!
道路通,百事順
缺少足夠的交通基礎設施,是貧困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過去,化屋村的祖祖輩輩通過“手扒巖”出行!笆职菐r”一側靠著巖壁,另一側是萬丈深淵,出去趕集必須從懸崖峭壁邊走,有的村民幾年都沒出過一次村。
總書記始終關心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道,特別是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問題在小康路上掉隊,這是黨向廣大人民群眾作出的莊重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地區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100多個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
路通了,老鄉進城辦事就業更方便,回鄉創業的“歸雁經濟”更火熱;路通了,秀美山川變成金山銀山,村民不再守著美景過苦日子;路通了,鄉風民風文明和諧,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疫情防控期間,“點對點”直達包車、鐵路專列讓農民工及時返崗復工,生產生活有序開展……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大動脈”打通了,“微循環”活躍了,隨著貧困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形成,“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徹底改變。
道路寬,奔小康
深情的牽掛,來自真切的體會。
五十多年前,習近平剛到梁家河的時候,進村的那道溝是一條很難走的土路。兩山夾一川的狹窄地方,中間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通往深山里。村里建沼氣池的時候,水泥、沙子要運進來,必須先修好路。原來“兩個輪的架子車都沒法通過”的羊腸小道,修得平整寬敞。反過來,這條路又為村里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好處。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農村公路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強調,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懸索橋視察。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來交通條件變化很大,特別是鄉村道路網已基本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很高興。他指出,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報告了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收到來信后,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對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后幫助獨龍族同胞“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寄予了很高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建設農村公路重要意義的認識”,“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道路暢,人心齊
不少貧困地區位于地形地質條件復雜、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交通運輸要發展,必須“集中力量辦大事”,離不開設計者、建設者、運營者、養護者的共同努力、無私奉獻。
橫亙在成都平原與大涼山之間的小相嶺,是新成昆線的控制性工程,屬一級高風險隧道。2018年初,中鐵隧道局集團參加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的20名青年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來信說,他們接過先輩的旗幟,承擔了新成昆鐵路全線最長、難度最高的小相嶺隧道建設重任,決心傳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使鐵路早日成為沿線人民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最美的景觀是農村公路,最愛護的公共設施是農村公路!焙芏嘌鼐群眾自發成為宣傳員、護路員,保護好“生命線”“致富路”。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大路越走越寬闊,奮斗路上勁頭足。習近平總書記為貧困地區發展指“路”,是破解“出行難”的現實之路,更是實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