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并將“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文化建設三方面重點任務之一。對于這一重要部署,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把握?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大意義
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社會的素質”。這就告訴我們,人類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領域、不同群體的文明,都體現為社會文明。
文化是育人化人、塑造社會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由此,文化建設成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徑,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成為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標準。文化建設與社會文明的共生共存關系,使得文化建設的進展成就,能夠直接表明社會文明的發(fā)展程度。
文化建設和社會文明的關系,決定了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得到新提升、達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求和重要保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建議》強調“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刻把握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導向和文化功能,指明了文化強國的文明水準和社會基礎,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義。
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戰(zhàn)略全局出發(fā),高度重視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反復強調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 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要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依法治國創(chuàng)造良好人文環(huán)境。”
● 2016年12月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家庭,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帶動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行動起來,共同為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而努力,共同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而努力。”
● 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 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鄉(xiāng)風文明,是鄉(xiāng)村振興的緊迫任務,重點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護和傳承農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
● 2018年10月25日,在聽取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中指出:“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文明程度。”
●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大藥品和疫苗科研攻關力度,深入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加強公共衛(wèi)生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用千千萬萬個文明健康的小環(huán)境筑牢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的社會大防線。”
● 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要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guī)范。”
●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文明程度。”
……
這些年,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聚焦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這個首要任務,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主題主線,全面加強各方面工作,有力促進了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清晰明確的部署要求
如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建議》中有明確部署。
一是抓住首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既具有強大的真理說服力、實踐指導力,又具有強大的思想引領力、精神感召力。
要堅持不懈用這一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動全黨學懂弄通做實,引導全社會堅定主心骨,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二是抓住根本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
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堅守共同理想、實現共同夢想的信心和決心。
三是抓住重點
● 要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著力點,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 實施文明創(chuàng)建工程,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增強人們文明實踐自覺。
● 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讓誠實守信、重信守諾成為人們的內在追求和行為習慣。
● 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jié)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 開展以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 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促進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fā)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推動網絡空間更加清朗。
(文章綜合自新華網、人民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