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成果要促進精神脫貧
原標題:鞏固脫貧成果要促進精神脫貧
【光明論壇】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受疫情影響,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更顯艱巨復雜。從陜西、山西到寧夏,習近平總書記密集察看各地脫貧攻堅任務,彰顯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決戰脫貧攻堅,既離不開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實現經濟脫貧;也需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高困難群眾“造血”功能,以精神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貧困地區長期物質匱乏,會催生困難群眾的等、靠、要意識,這種“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它使人消磨意志,失去向貧困命運挑戰的精神動力。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同志曾在對閩東九縣深入調研后指出:“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無這種意識。”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防止返貧,而造血機制就離不開貧困群眾的觀念革新、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和扶智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但應看到,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許多深度貧困地區長期封閉,同外界脫節;有的民族地區,盡管解放后實現了社會制度跨越,但社會文明程度依然較低;有的地區文明法治意識淡薄,不少貧困群眾沿襲陳規陋習,有病不就醫,而靠信教、搞法事,婚喪嫁娶講排場、搞攀比,“一婚十年窮”……如果不從思想上掃蕩這些落后觀念,即便一時脫貧,成效也難以鞏固。
培育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必要條件。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涵育文明鄉風;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傳普及工作生活、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公共場所等方面的文明禮儀規范;針對奢侈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引導公眾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廣泛宣傳推廣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確保貧困群眾的子女能夠接受公平普惠均等的良好教育……這樣逐步促進困難群眾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才能激發困難群眾向貧困命運挑戰的精神動力,才能避免貧困群眾脫貧后返貧,從根本上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攻堅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精神脫貧更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我們要持續教育引導廣大困難群眾轉變觀念,消除“貧困意識”,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幫助困難群眾真正樹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難、艱苦創業、奮發有為的思想,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長久堅實的基礎。
(作者:尹傳政,系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