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低欲望心態”影響 促進居民消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許勇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沖擊,恢復經濟活力需積極拉動居民消費。但疫情以來,“低欲望心態”的社會影響在增加:“宅文化”的日益盛行、對積極消費的消極抵制、對各方面前景相對悲觀、對正常心理需要進行消極暗示、各種低欲望相關的網絡論壇粉絲增多等等。社會一旦陷入“低欲望心態”中,看似人們減少了欲望和消費支出,但社會因消費力的低下而缺乏增長動力,進而走入經濟低迷,而居民的收入也會隨之減少,最終進入“低欲望”的惡性循環。因此要促進居民消費,就要減少低欲望心態的影響。
首先,在這里要區分“低欲望心態”和居民高儲蓄的習慣的不同。我國居民高儲蓄率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通過適當儲蓄把工資等財產性收入儲存起來,通為大額消費積累基礎,從這里看高儲蓄率是為了將來能更好的進行大額消費,是一種抵御風險的模式。而“低欲望心態”則是限制欲望,將來也不準備進行消費,在低欲望的生活中,人類原有的正常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均被壓抑,進而社會消費被徹底壓抑。在“低欲望心態”下又導致人們缺乏奮斗動力,產生了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狀態。
要減少“低欲望心態”對消費的抑制作用,促進居民消費,必須構建積極的消費欲望,打造新型的消費模式,加快消費步伐,因此本文從提升品質消費、線上消費、婚戀消費、戶外消費、社交消費、學習消費、“人工智能+”消費等方面提出促進居民消費的一些思考。
構建品質消費的心理需求,提升在線消費便捷性
高品質生活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隨著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將擺脫愁吃愁穿的難題,但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好更有品質,比如增加新的家電、購買5G網絡和手機、購置汽車等,需要先構建消費需求的心理。高品質生活需要輿論媒體的積極宣傳,要給人們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畫卷,不經意間可能會激發人們追求品質生活的欲望,同時要加強對“低欲望”網絡社區的積極引導,激發正常的消費欲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要提供便捷的消費方式,發揮線上經濟的獨特優勢,做大線上直播、線上服務、線上教育都是有效激發消費潛力的手段。線上消費要構建邊界的消費網絡,尤其快遞的體驗會大大影響消費的積極性,減少快遞的堵點,提升購物的快感。要加強對線上購物平臺的監管,防范“殺熟”的情況。改造傳統消費網點,鼓勵其同步開展線上購物試點,融合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便捷和體驗。
倡導和宣傳傳統家庭文化,鼓勵適度婚戀消費
傳統婚戀文化中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應該揚棄。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仍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倫理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少子化現象和晚婚晚育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些也會影響未來社會的勞動力結構和消費模式。婚戀消費是非常重要的消費模式,現在不提倡天價婚宴、天價禮金,但正常的婚戀支出是有意義的,比如戀愛期間,看電影、吃飯、買禮物等都是正常的消費活動,結婚時,適當購置新家電、裝修婚房、拍婚紗照等可以帶動家庭的舊貌換新顏并促進家庭的大額支出。通過婚戀組成家庭,延續了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消費的持續,且婚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人的奮斗欲望,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打造戶外消費新熱點,鼓勵社交消費
打造“戶外消費文化”有利于人們提高消費額度,戶外消費更容易帶動汽車、餐飲、戶外用具等消費動力,同時提升人與自然的融合程度。戶外消費一方面避免了室內人群聚集,在疫情的背景下就有特別的益處,也讓享受舒適的自然環境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提升身心愉悅的感覺。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下提出一些新的消費模式,比如在文化旅游中增加一些家電展銷、在戶外運動中配置一些高端便攜式餐飲套餐等。
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較難開展室內社交活動,人們通過在線平臺解決了部分交流問題。但面對面交流和談心是不可替代的,親情、友情、愛情都在交流中提升和升華,因此可以組織一些戶外社交活動,如郊野徒步、戶外健身等,讓原本在室內的家庭聚會、朋友聚會改為在戶外聚會,通過社交活動,人們減少了心理壓力,也促進了社會消費。
支持個人再學習,推動學習消費
終身學習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隨著技術更迭和社會整體素質的快速提升,學習成了所有人一個必然的選擇。通過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全社會的勞動素質,也可以拉動消費。學習要支付學費、購買學習工具、準備考試費等投入,除了傳統的學校教學外,人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興趣類、技能類、知識類、娛樂類學習,這些學習可以通過線上開展,也可以通過一些戶外的形式開展。興趣類學習培訓包括插花、園藝、葡萄酒品鑒、書法、繪畫、奢侈品鑒定等,技能類包括廚藝、茶藝、駕駛等,知識類包括外語、編程、各種考證等,娛樂類包括戶外拓展訓練、棋牌類教學等。政府或單位可以通過補貼學習費用、支持教學機構等降低學習費用,激勵個人再學習。讓學習消費不斷深入人心,不僅是作為提升個人能力的方式,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推動力。
加速“人工智能+”消費,提升消費的精準度、科技感
人工智能具有擬人性、精準化的特點,可以助力消費的升級。未來所有電子設備可能都會安裝人工智能的芯片和程序,“人工智能+電子裝備”可以大大提升消費體驗,以科技感促進消費,如在人工智能電視中,消費者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迅速找到想看的內容,甚至可以做到個性化定制電視內容,最終讓消費者與智能電視有良性的溝通,提升了看電視的體驗;現在的部分手機已經安裝了人工智能軟件和芯片,拍照的效果大大提升,部分游戲的推送更加精準。“人工智能+電子裝備”可以大大提升消費升級,促進對原有設備的升級換代,拉動家電消費這個海量的消費市場。人工智能+在線消費可以激發精準推送的能力,通過人工智能的程序分析,可以精確發現消費者的需求,比如筆者曾搜索嬰兒用品尿不濕,而隨后得到了嬰兒奶粉、嬰兒玩具的精準推送,其中的部分推送就成功實現了變現。通過人工智能對消費者的精準服務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加速消費的速度,提升總消費額度。
消費對于就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一定的消費才能確保就業的問題,而良好的就業就有收入去帶動消費了,就業和消費具有雙向互動的特點,因此保就業和促銷費兩者都是相互促進的。穩定就業需要多方發力,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繼續確保原有的招聘計劃,盡量不裁員、不減招聘員額。積極培育新業態,加快智能經濟落地,讓人工智能助力更多的新崗位,如智能教育專職教師、智能駕駛測試員、智慧醫療推廣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