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國主義成為青春底色
個人的理想奮斗,只有融入愛國主義的萬頃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無往不前之勢
讓愛國主義成為學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國慶重大活動中,我是群眾游行中‘凝心鑄魂’群眾游行方陣0大隊0中隊的成員。”在今年夏天到秋天的三個月里,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許洋,有一段獨特的作為“萬能磚”的經歷。在北大,與他一樣未能在10月1日當天走過長安街的替補隊員,共有33位。
在學校舉行的國慶重大活動總結大會上,許洋說:“我現在覺得,當替補也是極好的。雖說沒能上場,但替補的角色幫助我深入地理解、感知了重大活動的意義。它提供了一種精神動力,鼓勵我們繼續前進,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這樣來看,這幾個月的努力是值得的。”
“滴水是有沾潤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為波濤”。個人的理想奮斗,只有融入愛國主義的萬頃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無往不前之勢。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的拔節孕穗期,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時期,為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讓愛國主義成為學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在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訓練工作中,我們結合黨史、國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同學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同學們通過一次次的“黨旗下談初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通過一個個“日評會”“觀影會”“故事分享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通過一場場的實踐、參訪、座談,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國慶活動期間,參與方陣的北大學生中,有700余人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成長在新時代的“95后”“00后”,在許黨許國中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成人禮”。
今天,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內外環境、形勢任務發生很大變化。進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創新,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讓愛國主義教育體現時代特色、始終充滿活力。從2015年起,北大實施“鴻雁計劃”,選拔優秀學生黨員骨干,奔赴基層開展調研實踐活動,幫助同學們樹立選擇基層、服務基層、投身基層的志向,在畢業之后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對黨的忠誠和熱愛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今年,北京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專門設置了“紅色之旅”革命精神傳承調研活動,103支實踐團隊分赴浙江嘉興、江西南昌、陜西延安等地,參觀革命遺址、調研考察、座談交流,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砥礪奮斗的熱情與決心。
“紅樓飛雪,一時英杰,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正是有愛國主義這一強大精神支柱,千千萬萬青年在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中,書寫了別樣精彩的人生。在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愛國主義成為青春底色,我們就能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作者為北京大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