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和把握歷史方位、旗幟和核心問題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歷史表明,歷史方位就是實際,歷史方位就是國情,歷史方位就是發展趨勢,歷史方位就是時代坐標。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及時標定歷史方位的歷史。
●黨的歷史表明,旗幟就是信仰,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力量。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理論創新,高舉思想理論偉大旗幟的歷史。
●黨的歷史表明,核心就是領袖,核心就是統帥,核心就是主心骨,核心就是掌舵人。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形成不同時期黨的領導核心的歷史。
黨的十九大報告博大精深,可以從多方面、多領域、多角度去認識、體會和解讀。黨的歷史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重要的領域和重要的角度。因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歷史。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就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涉及的一些重大政治問題和理論問題,從黨的歷史的方面、領域和角度作出思考、解讀和探索,對于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實質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6年光輝歷程,即將成為一個百年大黨和百年老黨。縱觀世界歷史,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百年大黨、老黨是十分罕見的。甚至有些政黨從誕生之日起不過幾年時間,就曇花一現、煙消云散了。為什么我們黨歷經快一百年,還始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對世界各國還有著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并且凝聚力、感召力越來越強?我們應該從總結歷史經驗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史,至少有三條經驗至關重要:一是明確歷史方位至關重要;二是堅持高舉旗幟至關重要;三是堅決維護核心至關重要。
關于歷史方位問題
黨的歷史表明,歷史方位就是實際,歷史方位就是國情,歷史方位就是發展趨勢,歷史方位就是時代坐標。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及時標定歷史方位的歷史。
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而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勇于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經過艱辛探索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要肩負起歷史和人民賦予我們黨的使命,必須首先認清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由于世界歷史的時代變化,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只能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國革命既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能長久停留在民主革命階段止步不前。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要做好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上下兩篇大文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抗日戰爭時期,當盧溝橋事變發生、全民族抗戰到來時,我們黨正確判斷所處的歷史方位,正確提出了要把黨建設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組織上、政治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黨。要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解放戰爭開始后,根據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黨適時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任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歷史方位的變化,我們黨確定了恢復國民經濟,醫治戰爭創傷,實行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任務。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我們黨正確判斷所處的歷史方位,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但是,出于各種原因,這個重大的政治判斷和結論沒有始終如一地堅持到底,后來形勢發生了逆轉,帶給我們極大的、極其深刻的歷史教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在正確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重新標定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果斷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黨的十二大、黨的十三大、黨的十四大、黨的十五大、黨的十六大、黨的十七大、黨的十八大也都分別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及時作出新的歷史起點、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歷史時期、新的世紀或新時期、新世紀的重大政治判斷。盡管有的闡述是直接的,有的闡述是間接的,但都對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給予了正確的認識。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內涵極其豐富,意義極其重大。這是我們黨和國家確定的一個新的歷史方位。這個論斷是在回顧和總結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作出的;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情況下作出的;是在黨的理論不斷創新,黨的執政方略和領導方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作出的;是在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就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對未來30年進行了兩個階段的戰略性安排后作出的。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必然結果,是黨和國家制定大政方針、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奮斗目標的主要依據。
關于旗幟問題
黨的歷史表明,旗幟就是信仰,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力量。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理論創新,高舉思想理論偉大旗幟的歷史。
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文中指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1920年,毛澤東同志在寫給羅章龍的信中也說過這樣一段話:“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我們黨一成立,就將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從此我們黨就有了前進的正確方向,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開放的體系、是發展的理論。我們黨要成長壯大、要帶領人民走向勝利,就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這方面,我們黨是有著豐富經驗的,也是有過深刻歷史反思的。黨的一大雖然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到了黨的旗幟上,但由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中國共產黨還沒有來得及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就立即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由于我們黨處于幼年,沒有黨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指引,再加上其他原因,從而導致了大革命的失敗。劉少奇同志1941年7月在《答宋亮同志》一文中講:“中國黨有一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是不夠的,是比較幼稚的。”這里指的是我們黨的早期的歷史狀況。在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實踐和理論探索之后,我們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把之前的弱點變為優點,把早期的弱項變成強項,后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理論成果不斷涌現。反觀蘇聯,蘇聯共產黨(列寧創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之初就以布爾什維克主義(后稱列寧主義)作為旗幟,擁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理論體系。但隨著指導思想慢慢走向停滯、進入僵化,這個擁有近2000萬黨員、執政長達74年之久的大黨、老黨也就難逃亡黨亡國的命運,最終走向解散和解體。
回顧歷史,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事業每發展一步,黨的理論就要創新一步,黨的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這就是我們黨強大的理論優勢和我們黨日益壯大的一個奧秘。在中國,近代以來,尤其是辛亥革命后,政黨政治興起,僅北京、上海兩地就先后成立了具有政黨性質的政治組織和政治團體300余個,全國各類團體達680多個。中國共產黨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黨員也只有50多名。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幾百個政黨中脫穎而出,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一路走到今天,成為現在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大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一個科學理論的指導,并且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繼黨的一大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到了黨的旗幟上之后,黨的七大又將毛澤東思想寫到了黨的旗幟上。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取得的第一個理論創新成果。此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先后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到了黨的旗幟上,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到了黨的旗幟上,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到了黨的旗幟上。這次,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到黨的旗幟上。這是黨的十九大最大的亮點,也是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歷史性貢獻,對我們黨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大會的主題,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在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又作了多次重要講話,強調了四句話、16個字。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面旗幟上寫的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需要強調和明確指出的是,這是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的理論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是在前人基礎上不斷發展、進行創新形成的一整套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就是真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不忘初心、保持本色、面向未來。只要我們高舉這面旗幟不動搖,堅定不移在這面旗幟的指引下奮勇前進,我們黨就會帶領人民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關于核心問題
黨的歷史表明,核心就是領袖,核心就是統帥,核心就是主心骨,核心就是掌舵人。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形成不同時期黨的領導核心的歷史。
1989年,鄧小平同志強調:“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恩格斯在《論權威》一文中也曾用許多事例深刻形象地論述過這個問題。其中,他曾列舉了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的事例。他認為,航行在汪洋大海上的船在危險關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這個人是誰?就是這艘船的船長。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是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但同時也承認個人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杰出的人物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代表人民的利益,滿足人民的愿望,就會對社會歷史的發展起加速的作用。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一文,曾對這兩個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作過深刻闡釋。列寧將這部著作列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之一。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遵義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按照我們黨的會議層級,它既不是黨的代表大會,也不是黨的中央全會,而是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但是,它對黨的事業、對中國革命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重大而深遠。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它“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作為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之所以能有這樣重大的歷史地位和意義,原因就在于它開始實際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的核心地位,我們黨的事業從此由挫折走向勝利。回望歷史,在沒有確立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之前,我們黨和中國革命曾經遭受過兩次重大挫折——大革命失敗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我們黨和紅軍進行了戰略大轉移。中央紅軍為突破國民黨軍的封鎖堵截進行了十分慘烈的戰斗。湘江戰役后,中央紅軍折損近三分之二,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當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的十幾塊革命根據地,除陜甘革命根據地“碩果”僅存外,其余的全部丟失,中國革命幾乎陷入絕境。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靈活機動,大踏步前進,大縱深迂回,處處贏得主動。這也成為毛澤東同志一生軍事生涯中的最得意之筆。我們取得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進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最終建立了新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用四個“偉大遠征”總結和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偉大意義。其中一個“偉大遠征”就是紅軍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這個“偉大遠征”就是在長征過程中革命實踐對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和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檢驗,實踐證明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及其主張是正確的。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在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在大風大浪中、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在歷史的考驗中確立起來的,被全黨所信服、所公認、所接受。確定和維護核心,真誠地擁戴核心、圍繞核心、熱愛核心、跟隨核心,是我們黨的一個巨大政治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改革創新,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變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不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世界社會主義、人類歷史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充分展示了大黨大國領袖的高超政治智慧和強烈使命擔當,顯示了高超的領導水平和領導藝術。僅從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這一個方面來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其力度之大、規模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五年黨的建設,特別是全面從嚴治黨,黨中央向全黨和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黨心軍心民心為之一振,黨風政風民風為之一變,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眾望所盼,實至名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們黨有這樣一個核心,我們的人民軍隊有這樣一位統帥,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有這樣一位領袖,是黨之大幸,軍隊之大幸,國家和人民之大幸。我們強調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維護核心就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所以我們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當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正在全黨全國興起。認真學習宣傳好、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首要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我們黨史界的首要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新任務、新要求、新目標上來,明確歷史方位,堅持高舉旗幟,堅決維護核心。
明確歷史方位,堅持高舉旗幟,堅決維護核心,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抽象的概念。具體地說,要歸結到三個基本方面:這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增強“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是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其著重點和出發點就是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牢記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既不超越階段,也不落后實際。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就是要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著力點和落腳點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就是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其關鍵點和要點就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作者:曲青山,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