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采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人民更有安全感
本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潘旭濤)十九大新聞中心19日舉辦第一場集體采訪活動,5位政法戰(zhàn)線十九大代表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多措并舉,提升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如何提升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這是中外記者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朱光遠表示,綜治工作一直是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江蘇省的公眾安全感從2012年的92.81%提高到目前的95.56%。朱光遠介紹說,這主要得益于3方面的工作。一是創(chuàng)新升級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二是既堅持破大案,同時也管小案。“據(jù)我們統(tǒng)計,在影響公眾安全感的因素中,盜竊類案件占了50%以上。”朱光遠說。三是大力推動群防群治,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
北京知識產(chǎn)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表示,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全國各級法院開始實行立案登記制度。“據(jù)統(tǒng)計,法院應當依法立案的案件,當天的立案率已經(jīng)達到了90%。”
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yī)病理損傷技術處副處長田雪梅介紹說,這些年,公安機關通過深化改革,做成了許多說了很多年、想了很多年都沒有做成的事。比如,農(nóng)村轉(zhuǎn)移人口市民化更便捷了,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沒有戶口的人可以登記落戶了。
制度改革,更加保障人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有境外記者提問,中國出臺哪些舉措保障人權?
作為執(zhí)業(yè)30多年的律師,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常務理事薛濟民對此感受很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人權保障。立案制度改革,比如從審查制改為登記制,還有行政訴訟制度改革,都使老百姓打官司不再難。”薛濟民說。
薛濟民還列舉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比如,落實司法責任制,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再比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辦法》,在北京、上海、浙江等8個省市試點律師刑事辯護全覆蓋。
結合檢察機關工作,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命名檢察官施凈嵐介紹說,“一方面,我們規(guī)范自己的司法行為,比如職務犯罪偵查中進行同步錄音。另一方面,我們行使相關的監(jiān)督。近期,我們對一些羈押場所久拖未決以及超過羈押期限的案件進行了整改,將原先4000多起不當羈押降為零,這是很大的突破”。
朱光遠還介紹了江蘇省在保證司法公正方面的舉措。江蘇省根據(jù)中央有關規(guī)定,及時出臺了關于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和司法機關內(nèi)部人員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的實施意見,并且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通報,每年進行一次專項督辦,切實解決不愿記錄和不敢記錄的問題。“現(xiàn)在干警普遍反映,說情打招呼的人越來越少了,執(zhí)法辦案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朱光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