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功能在于主導、引領、整合復雜多樣的社會思潮以及各種價值觀。實現這一功能的基本前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讓全社會所接受和認同。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需要抓住的“事物的根本”?我們認為,就是在當前復雜多樣的社會思潮以及多種價值觀存在的現實中,社會公眾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理解和認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的理論內涵
1、認同及社會認同的一般理論。“認同”是心理學領域一個專用術語,上世紀50年代,最早由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松提出,他認為認同是“個體在心理上與社會上的歸屬、情感的內在依附、態度傾向以及行為方式等,并依靠參照團體的特質將其內化以形成對人格的長久影響。”此番解釋可以引發認同形成的兩個因素,一是個體的成長環境,另一是參照團體即社會群體的形態。
“社會認同”是社會群體形態的組成部分。從社會認同理論的創建者塔弗爾的言論看,社會認同“是個人擁有關于其所從屬的群體,以及這個群體身份所伴隨而來在情感上與價值觀上的重要認知。”亦可認為是個體遵從和順應社會價值規范及道德規范的過程。這一概念凸顯了個體價值與社會共同價值在觀念上的同一性。社會認同由個體認同構成,本質上是一種集體觀念,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認同,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獲得最大多數社會成員的認知、認可和接受,并作為最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價值信仰和行動指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只有經過全社會普遍認同這一必由過程,才能落實到每位個體的自覺實踐上,最終凝結成社會共有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
2、社會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前提。全社會普遍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這是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復雜多樣的社會思潮以及各種價值觀之間的關聯性所決定的。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主流價值觀所需,具有涵蓋公眾利益、精神所需的整體性、普遍性和公共性特點。全面、準確地反映公眾現實的社會價值觀,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性的體現,也是其發揮功效的前提條件。其次,公眾是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對某種價值的接受、認同與向往,會使社會成員的個體價值凝聚為整體性核心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的現實與歷史的合理性,應由以公眾為主體的社會價值觀實踐狀況來提供依據,由實踐主體的合理性利益與合目的性認可來提供依據。只有把握社會成員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現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才能夠發揮實效。再次,作為引領社會發展方向,指導國家與人民發展目標的思想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轉型期公眾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對準現實價值所需并被公眾接受和認同,其先進性、廣泛性與實踐基礎具有了同一性,緊緊契合在一起,才可能發揮主導、引領、整合社會價值觀的功能。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概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認同的內容,公眾是社會認同的主體,社會認同目標在于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這既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又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根本所在。
二、我國社會價值觀變遷與公眾價值選擇的多樣化表現
1、社會價值觀變遷帶來社會成員價值認同的困惑。我國社會變革時期,社會價值觀發生巨大變遷,對社會成員價值觀的形成、發展帶來了直接影響。社會價值觀多元化以及公眾價值認同出現困惑的客觀現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然要面對的社會文化環境。
一是價值觀念多樣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之間呈現出日益激烈的矛盾和沖突,各種價值觀念互相碰撞、激蕩,混雜交融,致使個體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呈現多樣化特點。二是價值觀念流動化。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動的經濟全球化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開始由穩定性向流動性和短暫性轉變,使得社會實踐與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表現為不斷變更的特征。三是價值觀念多重性。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把多種文化思潮和文化樣式并置展現在人們面前,公眾難以簡單純粹表明個人的價值認同,致使價值認同出現多重復合性特征。四是價值觀念豐富性。日益開放的世界環境,不僅擴展了人們的活動領域,也擴展了人們的思維空間,人們更多依靠發散思維方式去觀察思考社會事物,因特網的普及為人們思考和觀察問題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手段,促進了社會成員價值觀念的豐富發展。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社會價值觀發生深刻變遷,當前社會價值觀存在基本為: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互動、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精神價值觀與物質價值觀并重。價值觀復雜交織,讓公眾一時難以辨別取舍,因而表現為一定程度上的認識模糊性和認同盲目性。同時,社會中出現了較明顯的世俗價值觀淹沒消解理想價值觀的現象,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等西方社會價值觀,對我國社會價值觀形成帶來一定不利影響?傮w看,我國社會價值觀變遷既由社會結構調整、經濟體制轉軌以及全球化開放格局所致,又有公眾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的日益覺醒。而在價值主體意識強烈且多元的情況下,每位個體抑或群體,其價值標準和價值取向必然是多維的、多向的、多層次的和立體化的。這是價值主體意識變遷帶來的必然結果。
2、社會成員價值選擇的復雜局面及消極現象。我國當代社會成員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主要體現在:一是價值觀念偏重務實。世界政治格局動蕩、多元文化沖突以及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致使公眾的價值觀由理想轉向現實,呈現理想淡化、講求眼前利益的務實傾向。二是價值取向趨于理性。人們在現實利益獲取中往往受到社會各種因素制約,認識到個體不但不能脫離現實社會,還要注重適應社會,強化自我發展,從過去以奉獻精神、理想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轉向關注現實、實用和物質享有,傾向于奉獻與索取并重;從以追求知識和真理為要的價值觀,轉向關注知識的經濟潛力和利益產生,傾向求真與功利并重。這種理性的價值選擇,表明社會成員將個體發展并入現實需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自我調整姿態。三是價值追求突出個體性。社會本位開始向個人本位傾斜,不但價值主體性意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價值評價標準也趨于個體化、個性化,尋求具有社會及個體二者兼顧的價值選擇。四是價值實現以自我為中心。現實社會中人們注重個人打拼奮斗,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然而,有部分價值主體卻是過多重自我選擇,輕社會選擇;重自我需要,輕社會需要;重自我自由、獨立,輕社會制約。以上體現諸多特征的公眾價值觀轉變,從積極意義上看,是對以往重群體輕個人、重整體輕部分、重紀律輕自由的社會價值觀的一種矯枉,包含有一定合理性和進步因素,但由于在價值觀上未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個體與集體的辯證關系,隨之產生一定負面的影響。
當前,在我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呈現社會思潮相互交錯、多樣并存的復雜局面,不可避免地導致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復雜多樣。一方面,全球化語境下意識形態領域矛盾重重,遍及全球的互聯網、多媒體等科技手段,將西方價值觀傳播滲透到世界各國,沖擊著其他國家人民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社會思潮,對社會成員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市場經濟負面效應逐漸暴露,社會生活中理想缺失、價值錯倒、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自由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濟私時有發生;不講信用、蒙騙欺詐屢見不鮮;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這些錯誤、消極的價值觀念對公眾思想觀念和道德養成帶來極大沖擊。由此顯現,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強化對部分人價值觀引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的內在機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想、凝聚社會共識。說到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通過引導、推動和形成正確的社會思潮來發揮作用和實現功能的。誠然,在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中,存在著大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精神和主要方向相一致的進步思潮,這些進步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推動下,逐步壯闊并衍變為核心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既要不斷追求價值觀自身的發展和創新,又要不斷尋求和擴大社會思想共識,以發展擴大共識,以共識鞏固發展。同時,要把“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和凝聚共同意識的重要路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前提下,以尊重差異,擴大社會認同;以包容多樣,增進思想共識,充分挖掘和鼓勵不同階層、不同群體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思想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國家和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
現階段,我們黨和國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合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奮斗目標、價值追求和道德規范,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價值認同與精神聚焦的高度統一,因而具備最大的道德公約數和社會認同感,構成了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精神家園的核心與基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三個層面24字,既有中國人民世代夢想與追求的生活境界和社會環境,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標準與人格要求,還充分吸收了人類社會創造的文明成果,可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在價值觀上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绷暯娇倳浀闹v話充分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認同具有綱領性指引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概括和體現了當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類文明進步相適應,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必然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概括和體現了中華優秀文化基因、文化財富和道德遺產,這些具有獨特魅力和生命力的中華思想文化,不僅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推動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力量,更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標識,必將在全體社會成員中產生強烈吸引力、重要凝聚力和深遠影響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概括和體現了對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融匯與貫通,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既保持自己的民族性格,又具備世界普遍通行的共同準則,既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又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多元多樣精神需求,勢必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支撐、心靈慰藉和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由此我們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滿了價值觀的引導活力和持久動力,為確保我國主流社會思潮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全社會要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認同,讓公眾從心底生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認同和自覺踐行,從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全方位效能!
(本文系2016年濟南市社科規劃重點研究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認同與踐行途徑》(項目批準號:JNSK16B28)的階段性成果。作者:濟南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本文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的內在機理》,刊登在《理論學習》2017年第2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