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江書院坐落在醴陵城西,依山傍水,環境幽靜。淥江書院是以宋、元、明的學宮故地作基礎,于乾隆18年(1753)創建,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書院從創辦至清末廢科舉停辦,歷時151年。光緒30年(1904),書院改為淥江學堂,此后沿用至今。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淥江書院素有醴陵文化搖籃的美稱,為振興醴陵文教,培植英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其一,有名流掌教。朱熹曾在前學宮講學;左宗棠于道光16年至18年(1836—1838)在此任山長。其二,書院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敢于沖破封建禁錮,宣傳革命思想,民主革命先驅劉揆一、寧調元,與蔡鍔護國運動遙相呼應的袁家譜、肖昌熾都曾在此執教求學;書院改為學堂后,無產階級革命家李立三,北伐軍前敵總指揮部總參謀長張翼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紅軍著名將領蔡升熙,建國后第一批授銜上將宋時輪、陳明仁,早年都在此求學。其三,書院留有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文物古跡,有宋名臣祠、紅拂墓、寧太一墓;有于右任、林森、黃自元等名人碑刻;有保存完好的規模較大的清代科舉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