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1月3日電(記者陳斌華 李惠子) 買盒飯和日用品,到超商!買報紙,到超商!繳水電費、電話費、停車費,到超商!有的超商甚至提供幫忙倒垃圾服務……在臺灣各地,7-11、全家、萊爾富、OK和臺糖蜜鄰等全天營業的連鎖便利商店隨處可見,密度全球第一,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改變著臺灣民眾的生活習慣。
臺灣當局“公平交易委員會”連續多年針對上述5家臺灣地區主要連鎖便利商店業者進行產業調查,2日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臺灣共有便利商店9483店,以新北市1916店(占20.2%)最多,臺北市1455店(占15.3%)、桃園縣1113店(占11.7%)分居第二、三位,三地合計占總店數的47.2%;就密度而言,平均每0.26平方公里就有1家,其中以臺北市每平方公里5.35家為最高,其次依序為新竹市2.69家、嘉義市1.57家,顯示在都市地區連鎖便利商店競爭激烈。
迎合消費者追求便利的特性,臺灣的連鎖便利商店除不斷推陳出新及提供多樣化商品外,同時提供如網上購物取貨、設置ATM(自動提款機)等多種服務。全年總來客數超過27億人次,便利商店提供的服務類商品有2000多項,總營業額已超過100億元新臺幣。
臺灣“公平會”表示,連鎖便利商店的密度與可及性高,已造成消費者進行日常消費的高度依賴。因此,該會將持續密切注意市場結構變化,防止發生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行為,確保市場公平競爭。
“公平會”是臺灣行政機構下設的獨立機關,主要負責反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建立自由公平競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