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9日電(馬麗)面朝大海,迎面拂來清爽而又帶著淡淡腥味的海風,不見白浪滔天,但見漁帆點點,寧靜祥和讓人不覺心曠神怡。從一個小漁村一步步發展成現代化海濱城市,從一個曾經的邊防重鎮逐漸演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這就是威海,一個曾經以漁業為生,現在以漁業揚名的城市。
威海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里最年輕的一座小城,這里雖然聽不到重型工業機器轟鳴的聲音,但它卻擁有全球最大的海帶養殖基地、全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和遠洋捕撈船隊。在這個看上去很安靜的小城市里,卻有著巨大的財富創造力,去年,威海海洋產業增加值51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9%,居全省第一位。據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國進介紹,通過走規模化發展、集團化經營的道路,在威海已經崛起了一批漁業龍頭企業群體,全市年產值過億元的漁業企業超過40家。
幾年來,威海的水產品產量穩定超過200萬噸,一直居于全國地級市首位。在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威海開始在現代漁業、食品等方面加大力度,漁業開發轉向生態高效并致力于品牌打造,由近海向遠洋、由粗放養殖向海珍品養殖、由粗加工向深加工逐步轉變。
不僅如此,威海對海洋漁業的開發已經不單純滿足于加工層面,而是著力發展現代漁業生物技術產業,一大批諸如好當家集團之類的本地龍頭企業,開發即食海參、鹽漬海帶等大眾化海洋食品和魚油軟膠囊、海參營養液等功能的海洋保健品,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據了解,目前,威海海洋食品、藥品、保健品等“海洋三品”的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高附加值的海洋產品發展到400多個品種,各類海產品名牌有30多個,數量居山東省首位,海產加工產值占漁業經濟總收入的40%,已經成為漁業經濟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