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說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本條件。 2011年11月11日,這個被現代年輕人稱為“光棍節”的日子,不少青年人尋求在這一天走進婚姻的殿堂。不管社會形態如何變化,經濟如何發展,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富有創意,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希望“脫光”,這代表了我們人類的延續和社會整體發展的基本精神。走入婚姻的殿堂,期盼的是一生的幸福。兩個人組成一個新的家,需要有愛,也需要有經濟作為基礎。那么,上海的年輕人在我們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在籌備婚禮的時候,他們需要積累多少的資金,需要哪些必要的禮儀程序?他們喜歡什么樣的婚禮?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繼上期對“上海年輕人的婚戀觀調查”之后,聯合“QQsurvey中國在線調研”,進行本次結婚成本在線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在線方式。樣本規定:25%的受訪者是在2年之內舉辦過婚禮;75%的受訪者,或者是其子女、親友在2年內舉辦過婚禮,或者打算舉辦婚禮。受訪者的性別是1:1;年齡分配為18至24周歲占20%,25至34周歲35%,35至44周歲占15%,40至60周歲占20%,60周歲以上占10%。樣本還對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職業和收入作了隨機分配。
本次調查,還參考了2006年,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您喜歡什么樣的婚禮”的相關數據。
結婚因為相愛 婚禮猶如宣言
兩個人相愛成婚是感情的融合,也是最私人的。然而,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卻包含了更多家庭和社會的意義。
本次調查顯示,讓戀愛的人走進婚姻殿堂因素有多種,但位列第一的是兩人相愛,選擇此項的為83.9%;還有59.3%的受訪者認為是雙方合適,就走到一起了;位列第三的是年齡因素,達到42.1%;位列第四的是經濟因素,達到23.4%;位列第五的是事業,達到11.8%。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感覺合適的受訪者中,女性受訪者超過男性近8個百分點,而在選擇因為兩人相愛而結婚,男性受訪者超過女性大約5個百分點。此外,還有大約10%的受訪者選擇了是因為被他(她)所愛而選擇結婚,感覺自己特別愛他(她)而結婚的也接近9%。
面對結婚需要的高額經濟支出,一些年輕人提出了 “裸婚”、“素婚”的概念。所謂“裸婚”,就是無房無車無婚禮的結婚;所謂“素婚”,就是使用現有的住房、車輛等已經具有的硬件,不舉辦婚禮的結婚方式。受訪者還提出了一個“簡婚”的概念,就是按照自己的能力,或增添住房、或購買車輛等硬件,舉辦簡單的婚禮。調查顯示,有58.5%的受訪者選擇有房、有車、舉辦婚禮的結婚方式;選擇素婚的為22.5%;選擇簡婚的為13.2%;選擇裸婚的只有4.3%。
打算明年結婚的潘小姐解釋說:“結婚是人生的大事,婚禮就像是宣言書,告訴我的親朋好友,我們結婚了。這個事情不能不認真的。再說,在結婚時候買的房子,或者車子,又不是結婚以后不住不用了。以后還要繼續住,繼續用的啊。當然,添置什么東西還要看雙方的條件。但是一定要有經濟基礎的,婚禮也是不能少的。 ”
而今年春節結婚的張先生認為:“其實選擇什么樣的結婚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認同,雙方家長認同。我結婚的時候住在租的房子里,因為感覺房價會下來。有些人不買房買車,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