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率先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
收入增長指標高過人均GDP增幅
江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江蘇要于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同時率先提出《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試行)》。昨天,江蘇省統計局局長朱曉明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朱曉明表示,目前江蘇全省總體上達到省定小康指標,2/3縣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時機成熟,可以說我省的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跳起來夠一夠是可以實現的”。朱曉明介紹,近期我省還要細化制定縣一級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指標體系,明年就將開始進行監測。
【科學】
“現代化”不唯GDP而論
我省的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共四大類30項,其中經濟發展類有9項,占31分;人民生活類有7項,占24分;社會發展類有8項,占24分,生態環境類有6項,占21分(左表)。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仍是江蘇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但是從指標體系設定中可以看出,今后江蘇的經濟發展突出了結構優化、產業升級。人均GDP設定為10萬元人民幣,年均增速只要6.6%就可以實現,而“十一五”以來我省人均GDP增速遠高于這一速度,所以說這個指標不是一個唯GDP而論的指標,更注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民生】
藍天住房統統有硬指標
朱曉明說,指標體系還突出了民生幸福。在30個指標中,涉及人的指標很多,最直接的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這兩個指標增長都在9%以上,都比人均GDP增幅要高,體現了民生幸福,體現了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的宗旨。
除此之外,人均預期壽命、居民住房水平、每千人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基本社會保障、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等都事關民生。就拿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來講,指標體系中并沒有用現代化交通方式來監測,而是用公共交通,這就體現了老百姓出行的便利程度,這個指標還把城市和農村分開了,城市是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農村是鎮村公共交通開通率,換句話說,以后行政村要村村通公交。
生態環境也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用了空氣和水兩個指標,一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二是三類以上地表水的比例,“什么是三類水?就是人可以在水里游泳,”朱曉明認為,這兩個指標都是硬指標。
【滿意度】
指標達到了還得百姓滿意
朱曉明告訴記者,在4大類30項指標之外,體系中還設有一個評判指標,即人民群眾對基本現代化建設成果滿意度。這是公眾參與的主觀感受指標,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基本現代化建設成果的認可程度,將采用國際通用的問卷、電話訪問等抽樣調查方式取得,確定的目標值為70%以上。也就是說,大部分老百姓滿意,這個現代化才算成功。
【6項指標江蘇原創】
“居民住房水平”反映民聲
談到指標選取的準則,朱曉明強調第一就是可行性,必須是在國際國內有一定的公認性,有較為詳實的歷史數據記錄。第二還要有可比性。此次,我省4大類30項指標中,有16項是國際通用的指標,有8項是國內有可比性的指標,除此之外,結合江蘇省情,根據江蘇發展的薄弱環節,我省還自創了6項指標,分別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和諧社區建設水平”和“村莊環境整治達標率”。比較引人關注的是“居民住房水平”。朱曉明說,當前老百姓住房水平整體上還需要有很大改善,特別是農村家庭住房的功能不是很齊全,成套比例不高,因此,將城市和農村的家庭住房成套比例納入了我省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指標體系中,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期盼。
【全國率先】
實現時間全國最早
“如果說小康是有中國特色的,那么現代化卻是國際公認的,有國際可比性,因此,省委決定聯合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起組成課題組進行研究。課題組的總負責人包括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朱之鑫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早些年我國東部沿海一些省份就開始研究現代化指標體系,但只有江蘇是通過黨代會討論、并每年監測來推進的,江蘇預計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個實現時間也是全國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