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次明確省屬國資證券化率從目前的20%提高到2015年的60%,預計可撬動國資幾千億
“廣東省屬企業力爭到2015年末,新增20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80%以上集團至少控股1戶上市公司,證券化率突破60%。”日前在廣東國資系統高層人士齊聚的全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上,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溫國輝在講話中對廣東省屬國資明確提出了這一目標。
首次明確證券化率目標
“這是廣東省國資委首次就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時間表明確表態,此舉表明廣東省屬國資未來五年將有大動作。預計隨著這一計劃的實施,到2015年末,廣東省屬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撬動的經營性資產可達幾千億元。”此間有觀察人士表示。
據了解,對廣東省屬企業要狠抓資本運作做大做強做優,目前有關方面已達成共識:廣東省屬企業基本沒有過硬的品牌和核心技術,而且缺乏價格快速上漲的資源類產品,因此,只有依靠資本運作,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一切有形和無形的資源要素,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才能實現超常規發展。
但從目前廣東省屬國資資本運作水平看,情況不容樂觀:24戶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20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1戶,境外上市公司9戶,資產證券化率不到20%,無一家省屬企業實現整體上市。
因此,要在五年時間里把資產證券化率從不到20%提高到60%,意味著廣東省屬國資必須實現一次證券化大提速。
有關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由廣東省國資委監管的24戶省屬企業的資產總額已從3538.78億元增加到5895.44億元,年均增長10.75%。按照這一增長速度,到2015年,廣東省屬國資亦將邁入“萬億俱樂部”。
以此計算,證券化率要突破60%,涉及的廣東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將達幾千億元。未來五年,廣東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無疑將迎來一波證券化大潮。
重獎資本運作骨干
證券化大提速需要明確的路徑,需要有關部門推波助瀾。
對此,廣東省國資委思路十分清晰,明確提出有序推進此事的路徑:已有上市公司的集團把核心業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整體上市,擁有優質資產但缺乏上市公司的集團應通過IPO、借殼等方式實現優質資產上市。支持有條件的集團控股參股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鼓勵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
廣東省國資委還提出,要探索建立省屬企業上市公司股權集中管理和運營的平臺,充分利用和發揮上市公司的功能,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可轉債等方式和手段實施并購重組,全方位整合各方面資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國資的整體實力。
廣東省國資委甚至制定了一項對個人的激勵政策———對在資本運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物,按其所在集團董事長年薪1-2倍予以重獎;試行企業經營管理骨干中長期股權激勵。
資產千億航母再增四五戶
通過證券化撬動幾千億元資產,廣東省屬國資首先面臨的是要做大“蛋糕”。
廣東省國資委已經定下了一個“盤子”:到“十二五”末,廣東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翻一番、達到1.2萬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翻一番、達到3000億元,營業收入翻一番、達到6000億元,利潤總額翻一番、達到400億元。要在現有基礎上再形成4-5戶資產超千億元、2-3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主業突出的國企航母。而目前,廣東資產超千億元的省屬企業僅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兩戶。
幾千億元資產的流動,意味著廣東省屬國資重組整合行動將會在一個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進行,力度也更大。這種優化整合既涉及省屬集團企業內部,也將在集團企業之間進行。
據廣東省國資委透露,其中一個思路是,對業務板塊未能進入省屬企業范圍內前三名的,優先由該業務板塊位居前三名的省屬集團兼并重組,但被重組后的企業仍可按相應比例持有重組后企業的股份,保持原有利益,但喪失決策權和控制權。另外,對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成長性高的集團所屬企業,在不改變其產權關系的前提下,以其為龍頭整合相關業務,并調整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集中資源支持其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