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廣東省委在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中,將廣東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定為9%左右,“十二五”年均增幅更“降”至8%以上。
據悉, 2010年,廣東生產總值突破4.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收入國家地區水平,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達11841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同比上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繼續領跑全國。
經濟總量22年位居全國第一的廣東,如今為何“自降” 發展速度?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率先突圍的廣東決策者們深深感到,“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要在速度總量問題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只有不追求傳統發展模式下的高速度、大總量,才能真正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
有了GDP指標“松綁”騰出的空間,廣東未來五年工作著力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擴大內需拓展外需、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推進城鎮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文化強省、深化改革開放、深化粵港澳合作、發揮政治優勢等12個方面;以期達到“3個顯著1個完善”的目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顯著進展,社會軟實力顯著提升,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日益完善。
記者也注意到,由于發展階段不同,廣東對各地市發展速度要求也不搞“一刀切”。珠三角經濟發達,總量相當可觀,但傳統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必須集中力量促創新、調結構、轉方式。而粵東西北經濟欠發達,總量小實力弱,在堅持不走珠三角老路的前提下,將力求加快發展,做大產業規模,做強經濟實力。
接受采訪的地市官員,對廣東省這一決策均表示高度認同。按來自珠三角發達地區的佛山市市長李貽偉的理解,省里減輕速度指標上的壓力,是為了給地市更多的空間調結構、促轉變。但這決不意味著地方干部工作的壓力就減輕了,相反,地方在轉型升級中的擔子更重了,對于工作理念、思路、水平、干勁等要求更高了。(記者王楚、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