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地一樞紐”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國家發改委11日公布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將成為未來5到10年中部地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專家認為,“十二五”期間中部地區將繼續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較快經濟增速。同時,該地區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的發展建設,也將帶動農業、裝備制造業、能源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相關行業加快發展。
人均GDP七年翻番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日前在介紹《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時表示,該規劃把“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作為規劃重心,把構建點線結合的空間開發格局作為規劃的突出亮點。
規劃提出,要把中部地區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并提出要將沿長江、沿京廣、沿京九、沿隴海四大經濟帶和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環鄱陽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6大城市群作為重要增長極加以培育,即“兩橫兩縱”加“六圈”的空間發展格局。
“該規劃有助于實現中部地區的均衡化和可持續發展,并帶動交通、機械裝備、原材料、糧食生產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在2008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833元的基礎上,到2015年爭取達到36000元,這意味著2009-2015年中部地區人均GDP平均增速要達到11%左右。專家表示,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十二五”期間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過10%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并有可能更快。
目前國家正在制訂“十二五”規劃,相關人士表示,我國“十二五”經濟增速目標將設定在8%甚至更低一些。因此這很可能意味著,“十二五”期間中部地區經濟增速將繼續高于全國平均增速。
不過,一位參與政策制訂的權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經濟發展速度只是區域規劃的預期性目標,而不是約束性目標。而該規劃使用人均GDP這樣的指標,也是考慮到注重經濟增長成果的惠及性,而不是僅僅注重增速本身。
經濟繼續向好的同時,下面一組數據同樣引人關注,2008年中部地區單位GDP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比東部地區高近5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將成為實施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的前提要求。”范恒山表示。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在2008年的基礎上,2015年中部地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將累計下降2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減少30%。
凸顯擴內需潛力
2009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2%,保持了穩中趨快的良好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9%,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經濟板塊中居第2位。范恒山表示,國家實施中部崛起規劃,其目的是進一步把中部地區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的市場需求。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牛犁認為,除了傳統宏觀調控政策外,近兩年來國家較多地使用了區域政策,這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以及挖掘內需潛力。
“城市化是當前促進消費最有效的手段。”西部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中部崛起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的城市化。當前我國經濟在擴內需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投資化傾向,而中部地區的城市化具有很強的社會基礎,這有助于我國的經濟更加均衡。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中部地區城鎮化率水平為40.3%,低于46%左右的全國平均水平。本次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區城鎮化率要達到48%左右,這表明規劃期內每年將提高一個百分點左右。
該報告同時建議,要實現中部地區的真正崛起還需要政策的強力支持,尤其是繼續完善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和三農問題的相關政策。(記者 韓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