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臺交流,互利雙贏”為主題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暨第七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5月18日上午在福州市隆重舉行。本屆海交會舉辦于國務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西《意見》出臺一周年之際。與往屆相比,本次展會不僅規格高、規模大,而且對臺特色更加突出,交流內涵更加豐富,諸多亮點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亮點一:打造海西“第一會展中心”全新形象
為了打造“立足海西、聯結兩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經貿盛會,本屆海交會首次啟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新展館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分左右兩個展館,每個展館面積4萬平方米,主要設置中心館、臺灣館、汽車展館、裝備制造業館、出口基地品牌館、亞洲時尚用品館、中國(福建)消費品全球采購交易會展館、海峽西岸經濟區暨協作城市映像展館、福建商貿行業投資合作洽談會展館、中國·福州海峽版權(創意)產業精品博覽交易會展館等10大展區。
福建第一大島平潭島地處海西“橋頭堡”,自國務院支持海西《意見》出臺后,就成為海峽兩岸關注焦點。在中心館首設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展示區,與會賓客既可以通過400平方米專館及180平方米的三維電子互動沙盤,全方位了解平潭綜合實驗區整體布局、兩岸合作遠景規劃,還可以借助海交會平臺,將“平潭館”作為走入平潭、參與大開發的快捷通道。
同時,本屆海交會充分利用比往屆擴大的展區,緊緊抓住交流合作的新契機,在活動內容上做足“先行先試”的文章。5天展會時間,除了展示海峽兩岸經濟發展風貌、臺灣縣市映像和特色產業產品,還舉辦海西投融資論壇暨投資項目對接會、第六屆國際商協會領導人會議暨現代農業項目對接會、海峽版權(創意)產業精品博覽交易會、漆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等重要經貿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海峽兩岸商品交易,推動兩岸產業互補對接,促進兩岸雙向投資。
開幕式當天共完成簽約項目60個,投資總額逾300億元,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嘉賓、客商赴會,423家臺資企業參展。兩岸交流、三會聯辦、萬商云集、共謀發展的盛況,再次彰顯了海交會作為對臺經貿交流和“先行先試”的重要窗口作用。
亮點二:促進榕臺交流合作成果雙向對接
本屆海交會上,參展臺資企業展位904個,參展面積達1.9萬平方米,大幅突破往屆水平;臺灣館首次按行業分類布展,9大展區各具特色,其中特色食品展區最大,眾多一線品牌首次參展;臺灣地區的華碩電腦等20多家知名企業,在消費電子展區與大陸大型企業攜手聯展;高雄市首次自行特裝布展,和金馬澎一道打造“精品展館”。
曾連續三年獲得臺灣“經典好米”殊榮的新豐春上米,首次亮相海交會臺灣館。據悉,由國臺辦和國家質檢總局特批允許,此次從福州口岸進口臺灣大米共300噸,成為繼2005年海交會臺灣水果零關稅登陸后的又一次突破。臺灣大米登陸大陸,必將給臺灣南部農民帶來良好的發展機會和經濟收益,也有利于加速兩岸糧食產業對接,拓展兩岸農產品貿易合作新領域。
本次海交會上,福州市上臺簽約的具有代表性的重點項目就有22個,總投資近280億元人民幣,項目涉及汽車、通訊、商貿、旅游、電子信息、動漫創意、建筑工程等行業。其中,臺資項目占7個,都是千萬美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額7.29億美元,利用臺資3.97億美元。這些項目的簽約,尤其是簽約臺資項目的快速增長,充分體現福州市作為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正迎來發展的大好機遇。
亮點三:展示文化創意產業廣闊發展前景
本屆海交會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活動數量是歷屆最多的一次,中國·東方漆空間創意園、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等一批創意園和創意產業基地在“5·18”期間動建或開園,中國·福州海峽版權(創意)產業精品博覽交易會、漆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等活動也精彩紛呈。
作為本屆海交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海峽版權產業精品博覽交易會,集中展示了兩岸各類版權創意精品,為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和項目合作搭建重要平臺,為版權產品的市場化、產業化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次版博會館位共設7個展區,即動漫作品展示區(含機器人表演)、工藝作品展示區、建筑設計展示區、木雕展示區、石雕展示區、漆藝展示區、陶藝展示區,共有220多名客商和1350多件作品參會參展。
為了推動創意產業向創意經濟轉變,此次版博會突出海峽特色和版權概念兩大特點。在各展示區中,臺灣參展企業及作品份額占20%—30%,大陸地區占70%—80%,達到了海峽兩岸同類作品共同展示的目的;版權、創意、精品、交易特色凸顯,集中展示各類具有版權價值的創意精品,通過展評結合、展銷互動等多種形式,推動全社會共同保護版權,鼓勵企業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及產品版權附加值。
一年一度的海交會,是福州市招商引資工作中活動集中、客商密集、項目洽談簽約和動工投產頻繁的“黃金”時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本屆海交會的一大主線。“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海交會的各項活動無不與此息息相關。齊聚海西戰略的大旗之下,憑借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優越的軟硬環境,福州省會中心城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