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得到優化,國有企業控制力和競爭力增強、運行效率提升,但當前中國國企仍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問題尚待解決。18日,各方專家齊聚國際金融論壇2012北京全球年會,為中國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開“藥方”。
重新定位回歸公益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在此間表示,國有企業是不同于一般政府和企業的公共機構,其主要目標應該是實現社會公平。他認為,為實現國有企業的終極改革目標,回歸公益,國企不僅需要從競爭性領域抽身,還需要從盈利性領域逐步退出。
他解釋,中國國有企業應當劃定明確的邊界,其主要職責是提供那些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的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特別是當政府成為唯一買家或者生產過程需要嚴格控制的產品,而其他產品則應主要由民營經濟提供。
盛洪強調,國有企業近期改革方案,應當圍繞打破國有企業的行政壟斷、取消國有企業無償或低價占有和耗費國有資源的特權、規范國有企業的行為等方面制定。他表示,這樣可以促進不同經濟主體充分、公平地展開競爭,從而更好實現社會正義,提高經濟效率。
“國進民進”螺旋上升
原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在論壇上表示,國企和民企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在下一階段國企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混合所有制融合兩者優勢、對沖劣勢,才是理想的結果。
周放生將這種混合所有制稱為“國進民進、螺旋上升”。他解釋,將不同因素、不同動力有機結合才是最好的改革方式。
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周放生認為,首先應該開放產權,“不再是國有獨資或國有絕對入股,而是允許民營資本進來,實現股權多元化。”至于國有資本是絕對控股還是相對控股,周放生表示,這是可以設計的,但需要一個過程。
談及開放準入,周放生則認為需要更加審慎小心,要從國家整體的利益出發,研究更科學、合理操作。
“有進有退”公平競爭
中國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則認為,國企下一步的改革,關鍵是要構筑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基礎。
辜勝阻指出,當前民企和國企在使用生產要素、在土地礦產等稀缺資源占有、在獲取特許經營權以及政府投資項目等方面,機會不均等現象明顯。他強調,特別是國企在某些領域的壟斷,對不同市場主體產生了擠出和排除的效應。
如何對癥下藥?辜勝阻認為,在未來改革中:一要對國有企業的布局進行優化,在有進有退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混合經濟;二要對壟斷行業盡可能地引入競爭機制;三要防止壟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四要解決內部利潤控制,實現利潤的分配公平,“因為是全民所有制,民眾作為所有者應該是能夠分享利潤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