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節后持續走強的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交易價格,近期創下連續第十一個交易日“漲停”;即期匯價自7月下旬的年內低點已升值約2.6%,9月以來已升值約2%。
人民幣連續“漲停”動力何在?
今年4月,在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交易價浮動幅度至1%后,央行逐漸放手讓市場定價;與過去相比,外匯市場盤中交易更顯大起大落,階段性漲停和階段性跌停交替,央行對匯價波動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前三個季度,由于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金融機構的單位外匯存款(主要是企業外匯存款)罕見地增加1309億美元,還不包括企業未匯回存放境外的外匯。進入第四季度,人民幣出現升值趨勢,企業和銀行持匯意愿下降,不僅要賣出當期收入的外匯,還要拋售前期在境內外持有的外匯頭寸,外匯市場面臨美元拋壓,但央行基本保持“容忍”而不再兜底,因而匯價迅速從跌停變為漲停。
因此,人民幣的連續“漲!,主要動力是年底前企業結匯需求的季節性上升,以及在人民幣由弱轉強后,前期囤積美元的私人和企業為避險而削減美元頭寸。
人民幣的持續升勢能維持多久?
外匯市場的單邊美元賣盤格局已經形成,人民幣走強的行情應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空間有限。2007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率達到的10%峰值,2011年下降至不到3%,反映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均衡水平。隨著美元出現中期走強的跡象,將制約人民幣升值空間。
實際上,在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近日的美元兌人民幣一年期品種報價在6.33左右,與即期交易價格的6.22左右有一定差距,顯示市場也不認同人民幣中長期持續大幅升值。
人民幣升值會否帶來新一波的“熱錢”涌入?
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歐洲和日本央行也開動印鈔機刺激經濟,全球流動性充裕乃至泛濫的格局正在形成,國際資本重回新興市場的可能性不斷增大。中國經濟基本排除“硬著陸”的風險,經濟可保持7.5%左右的增長,因此有可能成為“熱錢”覬覦的目標。
不過,由于內地仍然實行資本項目的管制,不同于香港資本項目的高度開放;“熱錢”無論通過貿易結算、個人匯款,或外商直接投資等方式流入,都面臨更大的成本和風險,僅僅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套取利差、匯差通常不足以覆蓋成本。因此,“熱錢”能否興風作浪,更主要的還是看內地股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以及大宗商品等是否有大幅炒作的空間。從目前來看,“熱錢”大規模流入的條件并未形成。
日前,央行副行長易綱曾公開表示,人民幣匯率接近市場供需的均衡水平,央行已大幅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并將繼續推出市場化改革,由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由于現時的外匯市場仍不成熟,仍有結售匯市場的明顯痕跡,往往將人民幣升值、貶值的壓力放大,容易被過度解讀;因此,對人民幣匯價的連續“漲!毙枰袄涮幚怼保灰敛蛔舛鴦虞m出手干預;應放手市場博弈,通過買賣雙方的重復博弈使市場逐漸成熟起來,讓人民幣匯率在真實的市場均衡匯率區間波動。(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