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擔心美國經濟可能再陷衰退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外溢,歐美主要股市18日再次暴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雙雙調低全球經濟增速。這是歐美債務危機帶來的恐慌效應。更令人擔心的是:美國是否會利用不受外界制約的印鈔權來濫印鈔票,最終使美元信用體系崩潰,從而顛覆原有的國際金融秩序。
這種擔心并非杞人憂天。當初,為避免國際貿易因價格波動而無法進行,世界各國選擇了一種彼此都能夠承認價值的貨幣作為國際貨幣,用于流通、結算。然而,這一做法如今卻因脫離實體經濟、盲目發行貨幣、進行虛擬資本運作而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這不得不令人反思。
以“二戰”后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為例:當時,各國認為綜合國力、黃金和GDP總量均居世界第一的美國,有能力將其貨幣——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這樣不但便于流通,更因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有助于國際市場保持穩定。即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不再與黃金掛鉤的美元依舊被視為最重要的國際貨幣。然而,四十年之后,處于霸權地位的美國國債遭到了自己國家信用評級機構的降級。美元能否繼續作為國際貨幣引發了多方質疑。
就目前的國際經濟格局而言,并沒有出現一個比美國更有信用和實力的經濟體,而美國還有中東石油以及強大軍事力量做保障,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獨大”的地位仍無法撼動。不過,美元霸主地位正在衰落已成事實,尤其是維持對中東的控制使美國必須支出每年數千億美元的軍費,而最近發生的中東動蕩進一步提高了這種維穩成本。不用多久,美國勢必又將回到發鈔——借債——繼續發鈔的老路上來,一旦美國所欠的全部國債利息超過政府每年的稅收收入和新債規模之和,美國的信用將被進一步降級。美元已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而美元如果發生崩盤,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勢必發生重大變化。屆時,為保證國際貿易繼續平穩進行,一種或幾種新的大國貨幣可能會作為替代美元的新儲備貨幣出現。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美國自1945年以來的霸權很難被其他國家復制。加上現在黃金的數量不能完全無法滿足世界貿易所需的流動資金規模,僅以一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因此可能取代美元的新貨幣應該是多國共建信用的產物。這對新興經濟體而言,無疑意味著機遇和挑戰。
事實上,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積極準備。早在2009年,東盟10國與中日韓財長便聯合宣布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日前舉行的南美洲國家聯盟12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決定動用南盟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成立一個覆蓋整個南美地區的金融穩定基金,一旦外匯市場或債券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這筆資金將緊急援助各成員國,以保持各國貨幣的穩定。
至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貨幣——人民幣尚未自由流通就成了許多國家外匯儲備中的品種。2009年中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去年IMF的份額改革中,中國的份額升至世界第三;日前中國副總理李克強赴香港視察時則表示,要把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到全國,開展外資銀行以人民幣增資試點,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人民幣在國際化道路上正不斷探索和前進。
不過,成為國際貨幣,同時也意味著將面臨金融市場上各種暗礁的伏擊。在水深萬丈的金融界,中國乃至其他新興經濟體都應該記住當年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用適當保守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節制資本,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來確定發鈔規模,根據各國物資出口量來分享鑄幣稅,這才可能在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基礎上避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建立起適應形勢發展的新國際金融秩序。(白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