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消費可以推動國內消費品出新換代,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前不久,朋友小劉從美國旅行回來,喜滋滋地向我展示她在美期間的購物所得,從衣物到化妝品,從食品到日用品,幾乎無所不包。“買瘋了,卡幾乎刷爆,物超所值。”
類似的話已非頭一次聽到,這是很多人在國外旅游購物的共同感受。日益增長的境外消費,讓不少人心存疑慮,生怕大筆開銷花在國外,拉動了外需,掏空了內需,擴大內需豈不空洞無力?畢竟每個人的錢是有限的,花到國外的多,留到國內的自然就少。
這種看法很有代表性,也有些道理,但對此現象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
首先,境外消費是中國在世界市場地位提升的體現。消費是一種權利,買什么不買什么,在國內買還是出國買,全憑個人喜好。境外消費持續升溫是國力增強、居民收入增加的直接體現,表明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增加,對全球消費市場正在產生積極影響。
其次,在國外的購物支出并不是簡單的“肥水只流外人田”。試想,越來越多的人在國外購買創意獨特的商品,就會潛移默化地提升人們對消費品的鑒別力,入不了消費者“法眼”的商品就會失去市場,從而推動國內消費品出新換代,提升制造業水平和實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再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境外消費不可避免,這是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的必然結果,人們手里有錢自然會出現“買世界”的狀況。通過貨幣進行交換,買不同的東西,互通有無,自古如此,境外消費正是貿易自由化在全球市場的反映。
同時,這種消費方式是一個必經過程。上世紀80年代,出國的人都要從國外購買家用電器、照相機等。后來國內相關產業不斷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生產經驗,制造出質量優良、價格更廉的同類商品,逐步替代了國外產品,受益的是國內外消費者。目前,我國名牌家電大量出口,遠銷世界各地。但愿在境外消費中備受青睞的服裝、箱包、鞋子等也會早日實現進口替代。
境外消費不無好處,在努力擴大內需的同時,我們應該對境外消費持平常心看待。(拂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