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通的市場上,國內通脹的抬頭不過是在強制性地調整真實匯率。當境外商品之價低于國內市場時,有條件的普通人通過境外直購來保衛自己的貨幣購買力,就不足為奇了
轉述一個代購商的故事吧。主人公小優,在深圳工作,下班后在網上開店,專長代購香港商品。她的本事是熟悉香港市場和大陸客戶的需求,通過網上接單、到港代購、帶貨入境、委托快遞送貨等環節,業余就把生意做了。小優是2005年10月在淘寶網上開代購網店的,幾年下來,好的時候她的月銷售額可達8萬人民幣,一般也有2-3萬元,按代購費10%計,兼職月入3000元至8000元。
先是國內消費者委托有機會跑外國碼頭的親戚朋友,捎帶買回比較稀罕的商品。慢慢地,產生了可以為陌生顧客提供服務的“代購一族”。拜網絡經濟的發達,境外代購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里非常紅火的一個分支。三年前,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聽馬云和他的年輕同事們的生動介紹,我明白海外代購勢不可擋。
還有一個“飛飛海外直送店”,創辦于2004年,在淘寶網上也小有名氣。據報道,店主陳曉飛是北京一家國際旅行社歐洲部的導游,帶團游歐洲之余,為自己網上的客戶代購化妝品、服裝、皮包。她講解海外代購的秘訣是差價:一款雅詩蘭黛的面霜,國內專柜銷價2600元,但加上打折、國外出境退稅等,網上代購的報價可以平到1600元。這樣,“飛飛店”擁有的網上會員3000人。
這兩例都是買家在國內、賣家也在國內。還有賣家在海外提供代購服務的,譬如一些留學生,讀書之余在網上開店為國內客代購。聽起來還真不錯,逛逛商場、買買名牌就把留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賺下了,比早一輩留學生靠刷盤子、送外賣、剪草地可要強多了。當然,國際大品牌的官網之窗,也為各式中國人的海外代購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交談過幾位代購網商,她們并不需要親自出境跑商場,而是代國內客到國際官網上瀏覽、訂貨,再代辦貨運,就把商品直接快遞到消費者手中。
海外代購,發展迅猛。淘寶網海外代購業量,2008年第一季度達5.2億元,比2007年第一季度增長481%。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08年中國海外代購業務總量近2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91%。而《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披露,到今年6月底,海外代購市場交易總額達78.2億元,年底可望過110億元。不敢說這些統計比網下的統計更不可靠,但個人還是認為,海外代購的規模還是可能被低估了。我自己10月1日在東京開會,當晚出席東京經濟大學百年慶典之前,順道走進銀座的蘋果旗艦店。一進門與全國工商聯購并委員會主席王巍不期而遇,問他也來看蘋果,王答:買兩臺iPad送朋友。這王巍老兄,回去就把在東京蘋果店遇見我的故事寫入了他的微博。這里我可確認一下,王兄買走的那兩臺iPad,肯定沒有計入任何海外代購的統計。那天我給自己買了一條接投影儀的iPad連線,應該也沒有列入統計。
不管海外代購的實際規模究竟多大,驚動了國家海關可是真的。作為進出口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60%以上的外向型大國經濟,中國海關總署的工作壓力不可謂不驚人。可是,8月份海關下令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和攜帶入關物品的稅收政策,說明乍看像玩兒似的海外代購,看在海關眼里已不再是可以眼開眼閉的小事了。記得當年請教淘寶網店店主們怎樣看海外代購的興起,她們講的一條理由就是“商品從那些國家出來有退稅,入中國沒有稅”。我當時就知道這里有點“失衡”,因為正規入口是要抽稅的。我料不到的地方,是海外代購不幾年就達到媒體大標題“井噴”的程度,并終于引來海關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