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在刺激經濟刺激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基數抬高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速繼續呈放緩態勢,通脹預期有所減弱。圖為8月4日,工人正在京滬高鐵濟南段鋪設鐵軌。爾東攝
主持人:記者 顏維琦 溫源 張玉玲
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李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立群
“兩難”問題是中國經濟從應對危機的超常規刺激政策中逐步退出,轉向可持續的復蘇進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
記者: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我們注意到,7月份各項指標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同時,部分指標也出現了增速放緩,這意味著什么?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成長面臨的內外部環境?
李揚:到目前為止,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后果并沒有完全消除。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又接踵而至,更令全球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這是今年的一個新問題,作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個國外背景,我們必須關注它。
歐債危機不會很快過去,它對中國的直接影響是對外貿易。雖然國內消費在增長,但是沒有達到能夠取代出口和國內投資的地位,國內經濟結構沒有實現根本轉變。再加上國內面臨通貨膨脹、節能減排、房地產及股票市場等諸多相互牽制的實際問題。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無論對于行政監管者還是理論界、業界都形成了重大挑戰。
巴曙松:從國內看,2010年上半年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經濟增速達11.1%。預計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將放緩,呈現前高后穩的格局。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可持續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特別要關注的是可能的外部需求萎縮與內部緊縮帶來的疊加效應。
從國內的情況看,一方面要降低對政策刺激的依賴,另一方面市場內生性的增長動力還在培育之中;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已經初見成效,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調整還并不明顯,房地產調控的力度還不能輕易放松;一方面節能減排的壓力不小,同時今年一季度單位GDP能耗還有所上升,而另一方面完成節能減排的任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可能還會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蘊含了一定的債務風險,另一方面過于嚴厲的緊縮可能產生一定的半拉子工程,對經濟復蘇的沖擊可能更大;一方面需要增加勞動者收入,另一方面短期內過大幅度的工資上升也會轉化為物價的壓力。
總體來看,這些兩難問題,應當說是中國經濟從應對危機的超常規的刺激政策開始轉向可持續的復蘇進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膺@種“兩難”,需要保持政策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