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制造”當前面臨轉型道路的選擇之一是實現在海外本地化生產。對于欲在歐洲實現本地化生產的中國企業,中東歐地區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歐洲的“橋頭堡”。由中東歐地區的波蘭、立陶宛、匈牙利、捷克等9個國家的世博會展館聯合舉辦的“中東歐投資日”論壇26日在上海世博園舉行,來自中國各省級政府、各產業協會及商會的代表、9國駐華商務參贊及部分領事,以及各國投資貿易促進署的負責人出席了論壇。
業內專家指出,在經濟危機陰霾尚未完全散去的當下,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地區進行多項產業的深度戰略合作正當其時。雖然保護主義和文化差異等問題依然存在,但難掩中東歐地區的經貿潛力,尤其是在汽車業、IT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充滿巨大合作潛力。
進軍歐洲的絕佳“橋頭堡”
與西歐和北美地區相比,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對中東歐地區仍然陌生,較少選擇該地區進行投資和商貿往來。對此,論壇執行董事長虎彼得表示,“中國企業需要大步走出國門,尋找能帶來更多機遇的市場,我們的論壇要傳達一個訊息:中國與中東歐各國間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更深層次的合作,特別是研發與技術革新方面,必將會實現雙邊互惠互利。”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熱議中東歐投資潛力和優勢,尤其在海外設廠進行本地化生產漸成趨勢的當下,出于成本等因素考慮,在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歐國家直接建廠難度較大,但在勞動力成本較低和地理位置優越的中東歐實現中國產品的“歐洲制造”則有很強的可行性,進而可輾轉進入西歐市場,實現階段性覆蓋歐洲市場,使中東歐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歐洲的“橋頭堡”。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國際經濟關系研究中心主任高大偉指出,中東歐地區東鄰俄羅斯和烏克蘭,西接西歐,此外還溝通波羅的海和黑海地區,在此投資設廠,可以方便地輻射上述歐洲市場。并且,中東歐有著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高素質的人才,這將為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市場提供便捷通道。
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天民表示,華為已經選擇將管轄20多個國家的東北歐地區總部設在波蘭首都華沙,并相繼在匈牙利、捷克等國建起了網絡中心、培訓中心等,未來還將在該地區設立業務體驗中心、招投標中心等。郭天民表示,隨著華為在東北歐地區投資的不斷擴大和深化,本地員工已達到65%。
上海梅林正廣和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正說,公司2008年時就選擇在捷克設立梅林的第一家海外工廠,成為繼長虹后又一家在捷克大規模投資的中國知名企業。利用捷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該廠生產的“梅林”牌午餐肉、火腿罐頭得以繞開貿易壁壘,逐漸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
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影未消,但中東歐地區的發展動力仍十分強勁,宏觀經濟基本面也能給有意進行市場開拓的中國企業家信心。統計顯示,在過去十年里中東歐地區的平均經濟增速為4%,而西歐只有2%。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中東歐地區的波蘭是歐盟內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此外,中東歐地區有著較為成熟的制造業基礎,如捷克的汽車工業、匈牙利的電子工業和波蘭的航空工業,在歐洲市場都占有相當的份額。
中國銀行高級經理龐翠萍就表示,近年中國銀行匈牙利子行的經營收入取得穩步提高,正是該國宏觀經濟有力支撐才得以實現。
高大偉也指出,現在在中東歐當地開拓經營正當其時。“經濟危機尚未完全結束,這個時候中國企業與當地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大增,從而能更好地開拓市場。”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中國企業正加速對中東歐國家的能源和交通網絡等基建項目進行投資,包括正在商討中的項目在內,投資規模已達到數千億日元。金融危機過后,投資該地區的歐美資金紛紛離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的投資成為中東歐經濟的有力支撐。
中東歐缺的是中國品牌
當今世界各地都有中國制造的身影,而中國產品面臨的困境是利潤低廉和部分商品已經過氣,這就需要產品打品牌創優質以實現中國制造的轉型,從而實現不僅能“走出去”,還能“站穩腳,賺到手”。“中東歐投資日”論壇傳遞出這樣一個訊息:雖然該地區各領域都期待合作和提高,但品質過硬并兼具中國制造歷來秉持的價廉物美優點的產品才是這里最需要的。
在捷克市場尚未盈利的上海梅林正廣和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正說:“這里不缺產品,缺的是名牌產品。”人們印象中消費水平較低的中東歐國家,其消費趨勢已具有明顯品質化品牌化的特點。
世博會匈牙利館負責人李察德說,盡管我們各領域都期待與中國合作,但尤為關注高檔汽車業領域的合作。
作為知名企業,華為也日益注重對當地的品質化服務以及產品研發個性化。郭天民認為,企業要在該地區取得穩固發展,就必須有優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個性化的服務并提供優惠的價格,更要重視研發,有所創新,圍繞當地客戶的需求設計研發和生產。
關于中東歐各國最希望中國企業投資合作的具體領域,波蘭信息和外國投資局總代表斯拉沃米爾-麥曼說,“首先是信息與通信行業以及商業流程外包;其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非常歡迎中國投資。”
前景光明 道路崎嶇
中東歐地區的優勢和潛力顯而易見,但在該地區投資依然面臨諸多困難。中國銀行龐翠萍表示,中國銀行匈牙利子行迄今為止依然主要服務中資企業,針對當地公司拓展業務較為困難。
郭天民則對日后投資該地區的中國企業提出建議:中東歐地區確實有不錯的投資前景,但投資前一定要進行詳盡的商業、金融環境調查。
對此,上海梅林正廣和的張正也深有同感:“我們當初理想計劃第1至2年賠、第3年盈利,但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外界環境不斷變化,目前我們當地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因此,前期一定要有個慎重、合理的考慮。”他還表示,進行實體投資前要對各方面進行梳理,中國企業在國外不管是獨資、合資還是控股,都要考慮到員工的管理問題。此外,提前熟悉當地法規標準也是必須的,否則將帶來難以想象的損失。
另外,郭天民還指出,目前中東歐地區仍存在一定的貿易保護主義,外派工程技術人員的簽證申請依然存在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