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認定從嚴,雖不新鮮,但終歸“靴子落地”。
日前,住建部、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對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中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進行了規范,明確二套房的認定不僅要以家庭為單位,還執行“認房又認貸”的嚴厲政策。
事實上,早在4月下旬,銀監會就通過“放風”透露出“認房又認貸”,各商業銀行大多就從彼時開始按照這個標準發放二套房貸,對樓市來說,已不是“空襲”,而是“定點爆破”。因此,二套房認定新政,著眼的更多是心理意義上的影響,通過對高房價的持續施壓,以表明樓市收緊的基調不變,這本身就是最見效力的政策。在房產稅難產的情況下,有助于打消人們對于政策能否一以貫之的疑慮。
目前看來,二套房認定新政對準的仍是投機需求,但應當承認,這也會對改善性需求造成“誤傷”。然而,在政策執行層面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的現實下,政策惟有做到“一刀切”,才能達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所謂矯枉必須過正,應是此義。當然,在不同地方的銀行、房產數據系統仍未有效聯網的情況下,該政策仍有空子可鉆,但縫隙越來越小已是不爭事實,而炒房客當前恐怕也沒有逆勢對賭的信心。
不過,樓市調控遭遇頑強抵抗,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始料不及的。調控伊始,人們多少有些“政策朝發、房價夕落”的樂觀情緒,然而歷經近兩個月的僵持,在“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面前,高房價依然沒有松動。在本報與搜狐焦點網的一項網絡調查中,有78%的網友對調控效果不甚滿意,更有超過八成的網友認為調控效果低于預期。本輪樓市調控,信貸收緊是第一波,稅費政策則是第二波,第一波調控洶涌、政策迭出,而第二波調控卻有些姍姍,到目前為止只有清繳土地增值稅這一政策出臺。調控的艱難,凸顯出這樣一個危險的事實: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確實讓調控頗為躊躇。
我們看到,政府現在更多地還是依賴行政手段來擠高房價的泡沫,這種毅然決然的態度至今強有力地影響著市場的預期,“房價必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已。不過,我們追求的不應該僅是高房價的短期跌落,同時也要著眼于實現房價的長期可接受。畢竟,拉抽屜式的調控每一次的成本都太高。短期來看,需要用政府意志將高房價摁住,對于這一點我們深信不疑;在中期來看,則要解決去年貨幣供應過度的問題,將流動性收回來,否則對于投資渠道有限的國內投資者,錢最終還是要投到樓市中的;而從長期來看,如何解決土地供給方面的“偏緊”也許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解決高房價問題,確實需要一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