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任芳)華訊商業地產俱樂部首席顧問高東旭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房價問題的不斷激化,關鍵在于以商品房為主導的現行市場體制存在缺陷。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在六方面作出調整。
一是建立分類供給體系。建立政府與市場分工協作的“雙軌”體制,形成由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二手房、新建商品房分類市場構成的完整市場體系。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是構建我國平穩、健康、持續發展房地產市場體制的兩大基石,應在現有規模化建設的基礎上,深化保障性住房制度化、體制化的建設。
二是完善稅收政策,強化二手房市場調控。新建商品房價格波動本應以二手房市場的供求情況為依據,而在市場過熱情況下出現了本末倒置。加強稅收政策對二手房市場的調節作用,是抑制投資需求最有效的手段。我國住宅領域稅收政策存在稅種單一、力度薄弱等問題。應在現有營業稅基礎上開征所得稅,重點加大多套房投資收益的稅率;宜著重發揮物業稅對“多占”現象的調節作用,征收對象主要應集中在高收入階層和高標準的豪宅消費領域。
三是提高政策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房地產調控應分清問題的輕重緩急和各部門的職責主次。全面出擊恰恰削弱了宏觀調控政策的針對性,造成市場的迷茫,嚴重影響了調控的效果,也不利于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例如在以往的調控中,明明房價出現過快增長,通過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就可取得明顯成效,土地和銀根緊縮效應的政策也隨之密集出臺;理應常抓不懈的行業規范性管理工作,卻偏偏在宏觀調控之際,集中整頓。
四是理順行政管理體制。建議成立國家住房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住宅市場的管理和調控工作,提高政策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早建立起系統完善、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
五是轉變土地出讓機制,強化鼓勵技術進步的導向作用。住宅市場供求兩旺,正是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促進產業升級、完成結構優化調整的最佳時機,而高昂的地價卻侵占了科技進步的成本空間。引入鼓勵技術進步的機制,調整土地出讓制度,引導企業推廣應用低碳理念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改變現行土地出讓政策追求眼前利益、忽略了行業長遠發展的弊端。
六是轉換國有企業角色。國有企業享受著從中央到地方的種種便利條件,不應與民營企業同樣追逐市場收益的最大化,而應在穩定房價、規范市場秩序、推動產業升級、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在商業地產乃至城市開發等領域率先垂范。
高東旭說,只有從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出發,以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體系為契機,在理順供求關系、建立兼顧發展與穩定的市場新體制基礎上,深化行業改革和發展,才能夠為房價問題提供長效的解決機制,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