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在20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發布的《全球經濟再平衡與中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仍然在于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現有國際分工格局的維持,但未來不可能通過創造足夠的貿易利益來為大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只有在刺激國內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才能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報告認為,中國在現有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得到穩固,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空間才有所保證。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經濟再平衡中的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中國分工地位錯誤定位的風險、紅利爭奪的風險、流動性緊縮風險和外部需求的逆向沖擊等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認為,在中短期內,美國經濟很難出現可靠的經濟增長點,對外進口需求很難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因此,伴隨著流動性繁榮的結束,在新一輪發達國家市場份額再分配的過程中,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競爭也更加嚴峻。
雷達認為,全球流動性繁榮結束之后,將會出現流動性的緊縮。但因外部融資成本的提高,中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內部的融資成本的降低,所以中國應該在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同時,推動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