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3月2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政府成功應對了金融危機的挑戰,但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他還認為,各大經濟體必須要“居安思!,盡管當前全球經濟出現了復蘇,但復蘇基礎還不穩固,仍然存在著再次衰退的可能。
中國料將維持積極財政政策
中國證券報: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去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面臨什么樣的機遇與挑戰?
林毅夫:去年中國經濟達到8.7%,在全球經濟下滑2.2%的狀況下,確實是一枝獨秀,鶴立雞群。
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政府非常及時,采取了非常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進行財政刺激。第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積極財政政策的使用上面,可以投資使用的項目非常多。所有這些項目會很快到位。第三,中國國內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之下,國內內需也提升得很快。
展望今年,中國政府還是會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投資空間還會很大。另外,國內的內需還是有進一步提高的潛力。談到挑戰,一方面在于外部因素,國際經濟固然有復蘇跡象,不過根基還是非常不牢固。另一方面,即使全球經濟出現增長,但全球貿易增長仍將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
中美貿易應追求互利共贏
中國證券報:您如何評價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走向復蘇所起的作用?
林毅夫:應該是非常有影響的。比如說去年全球經濟下滑2.2%,假如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是零的話,則去年全球經濟下滑將是3%。
今年我們估計全球經濟增長2.7%,假定中國經濟增長是8%,那么在2.7%的增長當中,中國的貢獻可以達到差不多30%,如果沒有中國的這部分增長,那么全球經濟增幅將只有1.9%。
中國證券報:目前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都有所增加,您如何看待這些摩擦?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是否未來會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
林毅夫:我想應該看總體,中美之間的貿易是互利雙贏的。因為中國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必需品。美國這種產品已經幾十年不生產了。對美國來講,從中國進口是最合算的。
在美國經濟還是增長比較慢,就業率比較低這種狀況之下,難免中美雙方的經濟往來當中會有一些摩擦。在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增加非常多。但總的來講,中美雙方領導人都非常清楚,中美貿易互利共贏,這是基本格局。
增長緩慢導致債務危機
中國證券報:日前愈演愈烈的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債務問題的擔憂,您認為債務問題會導致下一輪全球危機嗎?
林毅夫:首先來講,因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還是比較慢,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國家的債務就會變成危機。對中國的借鑒,我想還是“居安思!。中國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有利條件很多,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必須要居安思危。
我希望債務危機的情況會好起來。但這要看全球經濟的復蘇。雖然2008年下半年全球普遍呈現危機的情形不大可能出現,但只要全球經濟發展較慢的話,小的危機或是沖擊還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現。
希臘危機也導致歐元受到沖擊,短期肯定會有波動。但長期來看,歐元作為全球一個主要貨幣,歐元經濟體作為全球一個主要經濟體。這個格局是不會改變的。解決希臘危機,短期是如何避免其發生大的崩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中央銀行會有一攬子方案,穩定歐元幣值,縮小不利影響,肯定是國際金融機構,包括歐洲央行正在思考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在希臘出現危機的同時,西班牙、意大利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這些歐洲國家怎么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林毅夫:我還是強調要“居安思!。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好的時候,覺得債務并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普遍預期政府稅收會增加,預期投資會有回報;但是當經濟發展緩慢,政府稅收減少,投資回報沒有預期的高,償債就變成很大的壓力,償不了債就出現了危機。
任何經濟都有周期,在經濟好的時候,必須居安思危,必須考慮到經濟不好的時候,是否承擔得起。這些都是各方需要考慮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