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25日評論版頭條:中國、歐洲和美國三者之間一直存在一個“隱形”的三角博弈關系。每當中美“交惡”時,中國和歐洲的關系必然升溫;中歐關系出現波折時,中美便進入蜜月期。但金融危機發生后及近一段時期中國與美歐之間的諸多紛爭表明,歐美聯手打壓中國態勢正“悄然”成形,傳統的中美歐相互制衡的三角關系或將失衡。
歐洲與中國在傾銷與反傾銷、英籍毒販阿克毛問題、究竟誰該為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失敗承擔責任等問題上的分歧還未解決,美國又就谷歌事件、對臺軍售、涉藏及“軍事透明度”問題等挑起對華事端。此外,由于中國并未按美歐對國際貿易失衡、伊朗核問題、緬甸局勢、非洲事務、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出的“藥方”直接“抓藥”,美歐便一直在相關問題上糾纏不休。歐美“你方唱罷,我登場”,聯手夾擊中國之勢明顯。
美歐聯手制華有其現實必然性。其一,金融危機沖擊世界格局的必然結果。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世界經濟的重心開始由西方向東方轉移。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迅速崛起要求改變現存的世界格局,損失部分既得利益的歐美國家必然心態復雜。五十年前歐洲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已從絢爛中歸于平淡。美國實力和地位的相對下降逼迫奧巴馬在對外演講中把美國從“最重要的國家”變成了“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奧巴馬用詞上的變化不是出于虛偽而是無奈。但長期以來美歐中心主義和文明優越感使得美歐很難迅速接受中國的迅速崛起,歐美不會甘心根本放棄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雖然歐美之間也存在角力,但是面對共同的戰略競爭對手,歐美則有太多的理由“求同存異”,共同聯手。
其二,美歐必須為緩慢的經濟復蘇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中國正是這個“解釋”。近期中國公布的2009年經濟數據表明,中國V形復蘇已經確定,2009年8.7%的GDP增長率令世界驚訝。與中國強勁復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歐復蘇的緩慢,美歐民眾不滿情緒越來越大,對此美歐亟需給出一個“客觀”原因。2009年取代德國成為出口冠軍之后,今年還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是一個理想選擇。美國和歐洲似乎都為本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復蘇緩慢等“病癥”從中國找到了“病因”,中國“不負責任”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人為壓低的人民幣匯率和重商主義的貿易發展戰略等等都成為美歐指責的對象。美歐更是借機頻頻華揮舞保護主義大棒,主動挑起多項貿易摩擦。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1月18日再次強調恢復經濟增長并確保不低于2%的平均增長率是目前歐盟的優先目標,在其“歐盟2020戰略”草案中,增加就業、擴大出口被列為提振經濟的重要舉措。在1月27日的“國情咨文”演講中,奧巴馬同樣將增加就業、謀求發展、削減赤字列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可以預料未來美歐擴大對外出口措施極有可能會加劇中國與美歐的貿易摩擦。
其三,通過外交政策調整緩解國內政治壓力。奧巴馬在過去的一年中對華較為友好,但美國國內卻對去年11月奧巴馬高調訪華,卻空手而歸頗有微詞。奧巴馬的“巧實力”外交并未帶來其競選時所承諾的“變革”。民主黨對奧巴馬外交政策的打分為B+,而共和黨給出的僅為D+,不盡如人意。奧巴馬正面臨民意支持率大幅下降的窘境,此刻亟需找到提升人氣的“強心劑”。英、法、德等國也已經爆發了反對政府的大規模示威游行。
與美聯手制華符合歐洲利益。金融危機發生后,“G2”一度成為年度熱門詞匯。雖然“G2”并沒有被中美官方接受,中國總理甚至明確反對這一提法,但是歐洲對此提法卻非!皭阑稹薄Ec美聯手制華有助于在事實上打破“G2”局面。去年以來,歐洲智庫、媒體對歐洲對華政策進行了反思,結論是負面的,認為歐盟一直以來視中國將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看法是錯誤的,歐盟亟需對華采取強硬立場。2009年歐盟“憲法”《里斯本條約》歷時八年終獲通過,伴隨其生效的是歐盟對其機構的調整和對外行動力的提高。歐盟此時迫切希望能向外證明其用“一個聲音說話”的能力,并展示一個“硬漢”的新形象。2010年1月11日首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在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時已明確提出,歐盟為面對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須制定新的外交政策以應對即將形成的國際新秩序,并對新興國家施加有效影響。國內政治環境變化很可能促使美歐調整其對華政策,向示強的方向轉變可能性很大。
面對歐美聯手制華的咄咄態勢,中國需要堅定信心,明確方向,審時度勢,據理力爭,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