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之際,農產品市場正在上演瘋狂的大蒜和辣椒傳奇。在一夜暴富的誘惑下,可能都會問一句下一個瘋狂的是誰?還有沒有下一個?
發問的背景是農產品價格長期上漲趨勢和充裕流通性帶來的通脹預期。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一直處于“洼地”,農民也處于價值鏈的最底端,不少農民付出一年辛苦卻連成本都不一定收得回來,更談不上發家致富,這無疑會傷害種糧農民的利益。“谷賤傷農”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將土地撂荒,給國家糧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出于穩糧增收提高農民收入的目的,國家采取扶持政策,連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實施糧食臨時收儲,并給予大量農業補貼,希望能夠逐步化解多年來糧食“量增價跌、量減價漲”的難題,也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預期收益,從而提高種糧積極性。可以說,糧食價格穩步提升代表著國家調控的方向。
但是,為什么大幅漲價的是大蒜、辣椒、八角、味精,這些平時夠不上主流的農副產品卻一躍成為價格“貴族”。
仔細看來,大蒜等農副產品的價格暴漲,除了減產、成本增加等因素之外,資金炒作是主要推手。
不少專家認為,貨幣的持續流入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的勢頭正在向以農產品為代表的商品漲價傳導和轉換,在此過程中,天氣因素、需求因素、甚至甲流因素都將成為漲價的“爆發點”。
從資金炒作品種的選擇上來看,國家調控手段(儲備)無法顧及的品種往往更容易成為炒作的對象,因為更大可能出現大幅上漲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大宗農產品的“政策市”背景通常會阻斷資金的炒作步伐。
對農產品的頻繁爆炒不僅會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正常生產、流通和消費,也將破壞農業正常的行業發展秩序。一向視市場走向來決定生產計劃的農民將得到“扭曲”信息,而盲目擴大或者減少種植的結果又會加劇農產品市場的大起大落,最終將導致整個市場環境的損壞。
同樣值得擔憂的是游資的下一輪炒作目標,有人士指出,其他國家儲備無法顧及的商品,比如蔬菜,或者有少量儲備但不足以平抑波動的商品,比如豬肉等,完全有可能會“接棒”大蒜——吸納從煤礦、股市、房地產等領域流出的游資,因而復制出大蒜價格急劇上漲的局面,從而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