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六十華誕。在這60年的光輝歷程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中期國家,人民生活從貧困邁向總體小康,教科文衛等各項事業迎來了大發展、大跨越。本報從今天起開設“經典中國·輝煌60年”專欄,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
“倫敦瑪莉蓮買了件旗袍送媽媽,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面疙瘩,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2007年,一個叫S.H.E的青春組合唱紅了這首《中國話》。大街上,聽著MP3的年輕人嘴里都哼著“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這首走紅的歌曲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越來越成熟的自信。進入新千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經濟學家們在討論全球經濟時,幾乎不能避開“中國”兩個字。
如果時光倒退60年,這幾乎是天方夜譚。
增加了77倍的GDP
今年7月16日上午10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快步走進位于北京朝陽門內大街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大廳。上百家境內外媒體的記者擠滿了大廳,大家都在等待他發布上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指標。
“上半年GDP同比上漲7.1%。”李曉超公布的這一數據,很快被媒體解讀為“中國有望率先走出這輪金融危機,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保8”。
在這次金融風暴中,中國經濟的表現一直為全球所關注。中國每一次經濟數據的公布,每一次經濟政策的調整,全世界都在仔細聆聽,都希望中國能作為引擎,帶領全球經濟回暖。
8月10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特地為其封面文章《中國能否拯救世界》配了一幅插圖:一只熊貓正在給癟了氣的地球打氣。這幅插圖鮮明地表達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的期待。
這幅畫,也是對過去60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取得的成就的一種認可。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連上臺階,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巨大轉變。2008年,中國GDP超過3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提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狀況,經濟學家與老百姓一樣愛用“一窮二白”來描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武力提供了一組數據——
1952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人均工業產品產量為:鋼82公斤,煤724公斤,原油242公斤,電448千瓦時;同期我國人均產量僅為:鋼兩公斤,煤115公斤,原油0.8公斤,電13千瓦時。我國不僅經濟落后,而且現代工業所占比重低,重工業尤其落后。
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長征——經濟長征。
2008年下半年,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撰寫的《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一書在我國經濟學家中流傳。作為世界著名宏觀經濟學家,麥迪森在書中分析了自唐朝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這部跨越千年的經濟史研究著作,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解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
麥迪森寫道,1750年,中國GDP是全球最高的,占世界GDP總量的32%;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總量的6%,跌到了深谷之底。而轉機出現在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給中華民族的復興帶來了契機。
在麥迪森看來,雖然新中國經濟前30年的發展碰到了諸多不利因素,比如,國際環境險惡,國內受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政治運動頻繁,又盲目搬用了計劃經濟模式等,但中國經濟仍有可觀的成績,1952年到1978年,26年間中國的GDP增長了3倍。經濟結構出現了可喜的轉變,1952年工業產值只相當于農業產值的1/7,1978年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相等,中國在工業化道路上起步前進。
起步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則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曾經寫在教科書里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早已實現:1987年提前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戰略目標,1995年實現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提前5年進入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
在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進程中,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GDP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08的30萬億元,在世界的位次也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與1952年相比增加了77倍。
30年間,GDP年均實際增長9.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長3.0%的速度。與日本經濟起飛階段GDP年平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GDP年平均增長8.5%的表現不相上下。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同時帶來了國家財力的增加,2008年國家財政收入已經突破6萬億元,而30年前的財政收入僅有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