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抓住全球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機遇,發揮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價格低廉的優勢,承接了大量國際產業轉移,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經過30年的發展,一方面,隨著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土地成本、勞動力價格等不斷上漲,制造業開始從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從沿海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向山區有序轉移;另一方面,國際產業轉移發生了從制造業轉移到服務業轉移的轉變,沿海發達地區開始大量承接服務外包。
抓住服務業產業轉移的機遇,引導和促進制造業合理有序地轉移,不僅有利于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發達地區積極主動地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而且有利于資源要素在“全國一盤棋”的格局下實現優化配置,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促進科學發展。
系列城市:
上海:定位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 | 深圳:通過產業轉移開拓內需市場 |
溫州:在轉移前實現轉型升級 | 東莞:轉走制造 升級研發 |
南昌:從"承接"到"對接" 從"制造"到"創造" | 鎮江:產業招商重規劃 承接轉移有目標 |
紹興:橫向產業面上拓寬 縱向產業鏈上做 | 佛山:高耗能產業也可造升級 轉移帶來升級機遇 |
位于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旁的上海中心工地(圓形地基)已經準備就緒,即將正式開工(2008年11月27日攝)作為區域中心城市,上海通過產業轉移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騰出空間,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已成為上海一大景觀。新華社發
一座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轉換———上海:定位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
作為區域中心城市,上海必須通過發展現代服務業來完成城市功能的轉型。而產業轉移的過程,正是上海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的過程。
對于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來說,2008年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完成了企業近年來的戰略部署。上海紡織最新的生產基地落戶在江蘇鹽城的大豐市,這里的一期工程已經投產,二期工程即將啟動。作為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鹽城對上海紡織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上海的勞動力價格、土地成本很高,發展紡織業已經沒有比較優勢,上海如今已經沒有我們的工廠,生產基地已經逐漸轉移到上海周邊地區。”然而,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封亞培并不認可“夕陽產業”的說法,上海總部如今是貿易、研發中心,利潤效益大大提升,在鹽城打造的將是體現企業最高科技含量的生產基地。
就在上海紡織逐步探索“科工貿”結合的發展模式的同時,上海市盧灣區也因產業轉移而在悄然發生變化。盧灣區建國路8號曾經是片舊廠房,如今它被稱作“8號橋”,創意產業發展風生水起,設計業、咨詢業、文化傳播業的聚集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盧灣區相繼規劃了7個創意產業園區,都是利用舊廠房、街區進行改造,在這個上世紀50年代工業發達的老城區,已經很難找到工業的影子,土地更是彌足珍貴。盧灣區定位于發展總部經濟、商貿服務業,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已經占到93%以上。上海市盧灣區經委副主任王日華舉例說,“淮海路上66棟商務樓,入駐著100多家500強企業總部,光是新天地附近聚集眾多企業總部的‘企業天地’,一個月就能創造1億元的稅收。”
上海市確立了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轉型升級,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是上海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認為,上海市的產業轉移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從一個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發達的城市轉變為一個重化工業城市,發展出鋼鐵、石化、機電、汽車、造船、計算機等六大支柱產業,新一輪的發展定位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就要把這些產業的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留在上海,生產環節轉出上海。
2005年年末,上海市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副主任陳昌其說,上海的目標是“十一五”期間淘汰4000至5000家企業,也就是每年800至1000家,關停并轉的企業都包括在內。產業合作促進中心的主要職能就是協助落后產能的淘汰,為企業轉出提供信息的橋梁。“外地來找我們要企業的很多,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搞好服務。”陳昌其說。
出于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主動走出上海。2008年9月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安徽無為煤化工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全國各地也瞄準機遇對接上海,2008年11月4日,江蘇鹽城發布《鹽城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鹽滬開發區合作共建的政策意見》;1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在上海召開對接會,主旨就是接軌上海醫藥產業。
主動轉移意識已經滲透到上海市的方方面面。在上海市普陀區,未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王大明說,這個上海市土地面積最小的開發區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二次創業。
過去,園區主導產業是制造業、倉儲物流業,一個物流倉儲企業可能占地近60畝,產出卻不高,“我們已經發出通知,告訴這家企業他們屬于結構調整的對象,請早做準備。”王大明說,未來島的發展目標是高新科技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吸引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中心、總部基地在園區集聚。目前,已有利朗照明、達科電子、盛奇光電等3家LED新型光源領域的企業進駐未來島,LED顯示屏占據全球1/3市場份額的達科電子還將企業總部落戶園區。
從未來島到全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總部落戶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2008年12月4日,上海市向第15批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頒發了認定證書,同時透露將出臺《關于〈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規定〉的若干實施意見》,新注冊并被市政府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可一次性獲500萬元資助;已被認定的地區總部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可獲1000萬元獎勵。
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正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進駐上海,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營運中心落戶上海。據了解,截至2008年11月,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223家、投資性公司達178家。2008年1至11月,上海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522家,其中服務業新批準項目3086個,占全市項目數的87.6%。
在這個過程中,上海這個區域經濟中心也開始實現城市功能轉型。
對于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來說,2008年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完成了企業近年來的戰略部署。上海紡織最新的生產基地落戶在江蘇鹽城的大豐市,這里的一期工程已經投產,二期工程即將啟動。作為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鹽城對上海紡織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上海的勞動力價格、土地成本很高,發展紡織業已經沒有比較優勢,上海如今已經沒有我們的工廠,生產基地已經逐漸轉移到上海周邊地區。”然而,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封亞培并不認可“夕陽產業”的說法,上海總部如今是貿易、研發中心,利潤效益大大提升,在鹽城打造的將是體現企業最高科技含量的生產基地。
就在上海紡織逐步探索“科工貿”結合的發展模式的同時,上海市盧灣區也因產業轉移而在悄然發生變化。盧灣區建國路8號曾經是片舊廠房,如今它被稱作“8號橋”,創意產業發展風生水起,設計業、咨詢業、文化傳播業的聚集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盧灣區相繼規劃了7個創意產業園區,都是利用舊廠房、街區進行改造,在這個上世紀50年代工業發達的老城區,已經很難找到工業的影子,土地更是彌足珍貴。盧灣區定位于發展總部經濟、商貿服務業,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已經占到93%以上。上海市盧灣區經委副主任王日華舉例說,“淮海路上66棟商務樓,入駐著100多家500強企業總部,光是新天地附近聚集眾多企業總部的‘企業天地’,一個月就能創造1億元的稅收。”
上海市確立了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轉型升級,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是上海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認為,上海市的產業轉移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從一個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發達的城市轉變為一個重化工業城市,發展出鋼鐵、石化、機電、汽車、造船、計算機等六大支柱產業,新一輪的發展定位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就要把這些產業的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留在上海,生產環節轉出上海。
2005年年末,上海市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副主任陳昌其說,上海的目標是“十一五”期間淘汰4000至5000家企業,也就是每年800至1000家,關停并轉的企業都包括在內。產業合作促進中心的主要職能就是協助落后產能的淘汰,為企業轉出提供信息的橋梁。“外地來找我們要企業的很多,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搞好服務。”陳昌其說。
出于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主動走出上海。2008年9月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安徽無為煤化工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全國各地也瞄準機遇對接上海,2008年11月4日,江蘇鹽城發布《鹽城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鹽滬開發區合作共建的政策意見》;1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在上海召開對接會,主旨就是接軌上海醫藥產業。
主動轉移意識已經滲透到上海市的方方面面。在上海市普陀區,未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王大明說,這個上海市土地面積最小的開發區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二次創業。
過去,園區主導產業是制造業、倉儲物流業,一個物流倉儲企業可能占地近60畝,產出卻不高,“我們已經發出通知,告訴這家企業他們屬于結構調整的對象,請早做準備。”王大明說,未來島的發展目標是高新科技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吸引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中心、總部基地在園區集聚。目前,已有利朗照明、達科電子、盛奇光電等3家LED新型光源領域的企業進駐未來島,LED顯示屏占據全球1/3市場份額的達科電子還將企業總部落戶園區。
從未來島到全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總部落戶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2008年12月4日,上海市向第15批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頒發了認定證書,同時透露將出臺《關于〈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規定〉的若干實施意見》,新注冊并被市政府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可一次性獲500萬元資助;已被認定的地區總部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可獲1000萬元獎勵。
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正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進駐上海,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營運中心落戶上海。據了解,截至2008年11月,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223家、投資性公司達178家。2008年1至11月,上海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522家,其中服務業新批準項目3086個,占全市項目數的87.6%。
在這個過程中,上海這個區域經濟中心也開始實現城市功能轉型。
下一頁——深圳:通過產業轉移開拓內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