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具體做法也都是大家早已知道的,并沒有點石成金的絕招。關鍵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能不能做到位。基礎管理問題,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決心問題。”——邵寧
“大手大腳,不計成本”是部分央企留給社會公眾的印象,6月初,審計署公布了15家中央企業2010年度財務審計報告,指出一些中央企業存在“招投標規定暗箱操作,濫發工資、資金、福利”等問題。
然而中國經濟減速讓央企不得不學習節衣縮食,改掉鋪張的陋習。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強化基礎管理工作現場會上表示,面對當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五年“嚴冬”
世界三大經濟體處于不景氣狀態,歐債危機仍在蔓延擴大,國際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低迷期;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各種潛在風險和矛盾不斷增多。這是國務院國資委對2012年形勢的基本判斷。因此,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作好3至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
邵寧表示,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在緊縮時期,成本因素對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作用影響日益凸顯,對一些企業而言更是關系生死的問題。面對當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基本控制著產業鏈上游,與民營企業相比,受經濟回落的影響要小。此次經濟周期調整時間拉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長,以前經濟增速放緩還未影響到央企時經濟就已經開始回暖,央企得以幸免于難,但這次國內下游企業需求持續萎縮、原材料需求大幅減少、全社會經歷漫長的去庫存和減產進程,最終這些影響都傳導至央企。”
開源節流
面對嚴寒,央企如何過冬呢?國務院國資委已經開出了開源節流的方子。
邵寧認為,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嚴峻不會在短期內改變,但卻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降低對中央企業的影響。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本中,固定成本降低有難度,更可行的是降低可變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業內人士指出,央企濫發、超發的工資、資金、福利先要砍掉。
近來,多家企業向記者反映,趨緊的經濟、金融環境以及過高的成本都導致了利潤持續縮減,而利潤縮減導致了企業支出能力下降。有媒體透露,目前已經有包括云南、天津、北京、山東在內的12個省級單位請示或公布了企業工資指導線,其基準線大多在14%左右,大部分地區工資指導線的漲幅比上一年下調,其中河北、陜西、上海等地增速下調較大,其基準線或上限增速均比上一年下降2至3個百分點。
“工資水平應該與勞動生產力水平相當,工資增長應該依賴企業經濟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生產勞動力提升。央企不應該一味提高工資水平,如果沒有響應提升勞動生產力水平的話,就會形成通貨膨脹。”宋頌興指出。
修煉內功
不少專家認為,央企“貓冬”并不是壞事。
宋頌興則表示:“‘貓冬’并不是緊縮。越在經濟困難,經濟調整時期,央企越不能帶頭緊縮。由于央企占GDP比重高,央企的作為可以幫助中國進行逆周期調整,因此應該鼓勵央企動用留存利潤維持生產運營。”
“在經濟下行周期中,企業最要緊的不是創造多少利潤,而是如何降低成本,因此國資委的藥方是對癥的。”孫立堅認為,“此外,此次經濟回落是全球性的,在此背景下,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都將抬頭,為避免貿易爭端,中國將很難對出口型行業進行大面積補貼,一旦補貼越來越少,央企就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適應市場周期調整,因此這是一次修煉內功的機會。”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央企“必須眼睛向內,將工作重點放在基礎管理上,向管理要效益”。
邵寧還強調,“一些具體做法也都是大家早已知道的,并沒有點石成金的絕招。關鍵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能不能做到位。基礎管理問題,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決心問題。” (《國際金融報》記者 張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