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1年《人權藍皮書》指出,截至2010年9月底,全國已有30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增長幅度平均為24%。目前,全國31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平均為870元。
藍皮書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公民的工作權利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個體工作權利保障為核心的保障模式,調解在工作權利保障爭議解決中備受推崇。2007年以來,隨著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公民工作權利保障現狀整體向好。截至2009年底,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6.5%;勞動合同內容趨于規范,履行情況良好。積極推進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推動勞動關系雙方互利共贏。截至2009年底,全國當期有效集體合同達到70.3萬份,覆蓋職工9400多萬人。
藍皮書指出,中國自1993年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以來,最低工資制度全面落實,職工工資水平穩步增長。截至2010年9月底,全國已有30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增長幅度平均為24%。目前,全國31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平均為870元。
藍皮書指出,工會組織建設加快,集體協商的作用增強。全國現有31個省級總工會、10個全國性產業工會、172.5萬個基層工會(覆蓋368.2萬個企事業機關單位);全國工會會員有2.12億人,職工入會率73.7%。目前,全國建立非公有制企業工會104.6萬個,占企業工會總數的86.2%,非公有制企業工會會員1.15億人,占企業工會會員總數的73.3%;全國農民工會員達到7216.6萬人,入會率超過50%。截至2008年9月,全國簽訂集體合同110.75萬份,覆蓋企業190.77萬個,工資集體協商覆蓋企業77.45萬個,占建工會企業數的24%。
藍皮書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仲裁辦案機構4800多個、仲裁員3.3萬人。 2010年第三季度,全國各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共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5.3萬件,涉及勞動者人數20.4萬人。其中集體勞動爭議案件0.14萬件,涉及勞動者人數4.6萬人,審結案件15.3萬件(含以前累積未結案件)。截至2009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和26個省份的縣(市)區建立了由政府、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組成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各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組織共計1.4萬多家。
藍皮書指出,禁止就業歧視是工作權利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盡管《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都有禁止就業歧視的條款,但其規定的范圍已不能適應歧視的新變化,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很模糊,實施效果不盡理想。中國目前的就業歧視現象突出表現在戶籍歧視、性別歧視、身體健康歧視等幾個方面。
為此,藍皮書呼吁,要盡快制定《反就業歧視法》,摒除身份性的制度安排,破除勞動力流動的各種制度與非制度性障礙。這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反就業歧視法》應當對歧視的概念、定義、適用范圍、構成條件以及例外情況等作出統一的規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應該對國家、政府負有積極行動以消除就業歧視的義務加以體現,具體可以包括:積極制定和實施禁止就業歧視的政策、采取措施禁止政府以外其他組織和個人實施就業歧視、建立處理就業歧視問題的專門機構,以及提供更完善的反就業歧視公共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