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剛剛過去的2010年,兩位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過三的居民消費價格(CPI)的漲幅等諸多因素,都給來年的經濟平穩運行帶來了一定挑戰。
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運用經濟先行指數和計量經濟預測方法做出預測,今年我國宏觀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GDP增幅有望回落至兩位數以下,擺脫經濟過熱的局面,呈現出第一季度跟第二季度的GDP增長率比較低,第三第四季度增長比較高。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錫康指出: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從92%會增長到94%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陳錫康:“投資保持較快增速,實際增速17%。此外,進出口增速,我們預計較2010年低。農村和城鎮存在嚴重就業問題,但比前三年略有好轉。”
CPI將達到3.7%左右
2010年,CPI的每一次提升都牽動著大家的神經,然而,各類食品價格、農產品價格、資源性產品價格、資產類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疊加上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CPI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到去年11月份CPI同比上漲5.1%,創造了26個月以來的新高,12月份稍有回落,達到4.6%,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通脹壓力是目前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壓力。甚至有媒體綜合世界各地的報道,全球都在關注中國的通脹壓力。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曉光發布數據,今年CPI將達到3.7%左右。
楊曉光:“農產品價格提升,勞動者報酬提升。預計2011年非農部門勞動者報酬將提高9%左右,這將加大生產部門的勞動力成本。第三個因素是資源品價格的漲價,第四就是中國的銀行體系向國內市場投放了巨額信貸,大大增加了國內市場的流動性。第五個是翹尾因素,根據CPI定基比推算,2011年翹尾因素將拉動CPI2.6個百分點。”
我國房地產價格難以維持高速增長
而對于去年高企的房地產價格態勢,在二次調控實施后,隨著央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再加上國家發布改善住房結構方面政策,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董紀昌教授表示,正是由于市場化和非市場化手段的出臺,使今年我國房地產價格難以維持高速增長,而將出現整體漲幅回落,某些一線重要城市應該出現同比回落。
董紀昌:“ 預計201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漲幅不會超過2010年。完成投資額、土地購置和土地開發面積漲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房地產供給預測新開工、施工、竣工面積雖較2010年平有一定程度的同比增長,但增幅還是有所下降。竣工面積與銷售面積的差距繼續拉大,市場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在價格方面,預計商品房價格指數將逐漸回落。預測全年商品房平均售價同比上漲12.77%左右。”
雖然剛性需求可能將持續5到15年,另外,城市化以及城市都市圈的建設都是房價上漲的有力支撐。但由于國家采用比較嚴厲的政策,例如:保障性住房等衍生品的開發。因此,董紀昌認為,整體來看,國家比較嚴厲的調控政策將對長期居高不下的房價起到有力的打壓作用。
董紀昌:“今年比較嚴厲的一個所謂限購令,整體來看,從需求上還是得到了較大限制。相信今年應該繼續推行這種政策。還有就是限外令已經把熱錢擾亂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堵死了,這可能對房價也有一個抑制作用。還有就是加息,這個信號還是比較強烈的。加息增加了開發企業的財務成本和購買者的按揭成本,2011年的成交量就有可能較2010年同比下滑。一方面加息可能增加它的成本,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可能對自己維持現在的高房價,他們之間還是有一種博弈。另外,征收房地產稅,在某種程度上會擠壓空置房的上市交易,這種房產稅會增加投機者的成本,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投資需求。”
中科院預測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約6590元
在居民收入方面,中科院預測,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約6590元,實際增長速度在9.8%左右,繼續2010年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態勢,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不過,在工資增長體制不斷完善、政府社會保障力度加大等因素的作用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將達到約21550元,實際增長速度在9.3%左右。
國家統計局近日在公布2010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時指出,2010年是12年間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首度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對此,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表示,這是由于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再加上農村收入中大部分都來自農民工的收入,而在去年物價高漲的情況下,很多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水平。
彭志龍:“因為客觀上,我們整個物價水平都在提升,如果不提升農民工的工資的話,他在城市打工就不劃算了,他們在城市里的工資一般都是最低檔的,如果他的工資只夠自己在城市的花銷,卻不能帶回家,他就沒有必要出來了。”
中科院的這份預測報告由于是基于數學模型等科學判斷,在前幾年時都曾較為準確的預測了經濟發展態勢,例如2010年初,判斷GDP增速有可能達到10.2%左右的水平,在年末時,與真實數字只差了0.1%,因而在業界被認為是相對來說較為權威的判斷,不過,今年的情況,還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記者張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