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紡織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紡織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升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信心與信任,并使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的有效方式,在破解企業利潤與社會責任困局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利潤與責任如何兼顧?
到底什么是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看來,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就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工人是企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利益相關方,如何讓他們在企業里享受到好的勞動條件和薪酬、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是工人最大的利益關切。”
企業一方面要追求利益,一方面要履行社會責任,這似乎是矛盾的對立,利潤與責任如何兼顧呢?
“企業推行社會責任是有成本的,這就要看企業如何平衡當前成本和長遠發展的利益關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說。
“工人工資的提高、工作環境的改善等,都牽涉到企業成本的增加。企業只有在科研、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做更大的投入,通過提高工人創造價值的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實力,保證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明說。
“為什么我們紡織行業的逐漸失去了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優勢之后還有那么強的競爭力呢?就是因為我們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看來,紡織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保護和提升員工的積極性,是繼續提高我國紡織行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發布會上說,今年1月至5月紡織行業工人工資總額增長了13.96%,而人均產值卻提高了24%,單位成本中工人工資的比例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9.1%。“這說明工人漲工資并不意味著企業一定要增加成本,而這些人均產值提高的企業都是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
“責任”也是競爭力
幾年前,當國外人士談到中國企業在勞工、環境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問題時,中國紡織業總是容易遭到低價競爭、“血汗工廠”的指責。然而今天,國際上指責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的聲音已逐步消失。
這種轉變緣于2005年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和2008年國內產業界第一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引規范《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CSR-GATEs)的推出,這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了以經濟手段協調社會發展的解決方案,也樹立了中國紡織業在國際供應鏈上負責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