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重慶市政府推出的重大民生德政工程——公共租賃房,解決不屬于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又暫時買不起房的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業人員等“夾心人群”的住房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資料圖
樓市調控即將進入7月,房產稅仍未落地,公租房卻以一種“勢如破竹”的姿態沖入公眾視野。 先是中央領導開會強調,緊接著七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出臺,一時之間,公租房成為人們熱議和關注的焦點。表面看這似乎與樓市調控關系不大,實際上卻是決策層兩手抓、兩手都要緊的表現:一方面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另一方面加強住房保障。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完善住房體制,引導中國樓市進入理性、健康的發展軌道。
從高舉大旗發展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到力推公租房,我國的住房保障體制正在悄然完善中。實踐證明,經濟適用房因價格競爭力不足、銷售監管不到位等問題而遭遇重重阻力,廉租房又因受益面過窄而無法普濟眾生。于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住房保障水平,國家從去年開始首提公共租賃房概念,并在近期形成輿論高潮。
一個熱火朝天的公租房建設局面很快將在各地展開,專家普遍認為,如果落實得當,公租房或許真的能成為大中城市解決居住矛盾、留住外來人才,進而保持城市競爭力的主要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