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域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藍皮書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報告根據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向社會公布了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以及港澳臺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結果。
滬京蘇名列前三甲
藍皮書顯示,上海和北京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分列全國一二位,這是自我國首部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出版以來的穩定序位。專家分析說,上海的多項指標均名列前茅,體現了上海極強的綜合實力,也標志著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進入了發展的成熟期。而北京的統籌協調競爭力指標位列全國第一,顯示了北京在全國的優勢突出地位。
尤受關注的是,江蘇省與廣東省排位對調得以首次進入前三甲。這表明,在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產業變動的形勢下,珠三角與長三角競爭力排位發生了變化。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指出:“江蘇在經濟發展的方式上,選擇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方式,一方面鞏固內援型經濟,一方面努力向外擴展,這樣的競爭對手是很強大的。”
人均GDP仍然較低
藍皮書還報告,截至2009年底,中國內地已有14個省市的GDP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幾乎占到全部省區市的一半。
此次調查首次將我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在前十名的省份與G20國家(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進行了綜合排名比較。從反映經濟總量的GDP來看,位居國內前四的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可謂“富可敵國”,其中廣東省排在第16位,超過了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從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來看,上海市排在第12位,高于大多數中等發達國家,天津市和北京市則分列第15、16位,排位高于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印度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