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我國外債最新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867.72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比上年末增長121.11億美元,上升3.23%。其中,短期外債余額為2219.7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111.94億美元,上升5.31%。
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中長期外債借入減少。2009年1至9月,我國新借入中長期外債138.4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35.35億美元,下降49.43%。
國家行政學院咨詢部研究員陳炳才認為,債務的期限結構反應了對國際經濟形勢的一種判斷,金融危機影響并未完全散去,未來全球各國經濟政策走向還不完全明朗,長期舉債有可能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此外,國內資金充裕,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對資金的需求容易得到滿足。而從國際方面來看,世界經濟低迷的狀況下,收回外債、避長就短成為部分債主緩解資金壓力的選擇。
償還是借入的另一面,從償付情況來看,2009年1至9月,我國償還中長期外債本金259.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75億美元,增長88.33%;支付中長期外債利息25.6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93億美元,下降13.29%。
陳炳才認為,大量的外債在2009年到期是償還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由于本金已被清償,需要償還的利息自然減少。
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末,我國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647.9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9.17億美元,上升0.56%,短期外債余額為2219.79億美元,占比為57.39%,比上年末增長111.94億美元,上升5.31%。
由數據可知,此番外債余額的增加主要是由短期外債增長帶動的。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方明認為,短期外債增長快于中長期,是因為經濟復蘇帶來的貿易融資增加。
數據顯示,貿易信貸余額為1325億美元,占了短期外債2219.79億美元中的近60%,這說明目前短期外債以貿易信貸為主。
2009年度,國家外匯管理局共核定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3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同時,明確規定中、外資金融機構應將年度指標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內企業進出口貿易融資,各地區指標的增量部分應優先向貿易結算量大的金融機構傾斜。
不過,方明認為不能忽視由于對中國經濟的樂觀而導致的短期資本大量流入。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短期境外資本不斷流入境內,表現在外債上就是短期外債的大量增加。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跨境資本流動仍然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
陳炳才也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復蘇跡象漸漸明顯,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大,不排除中資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外債進行套期保值,從而推高了外債規模。(記者姜銳、姚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