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跟我說有200個參展商參與內外貿對接論壇,到場的怎么不到1/10?”昨日,由商務部組織的內外貿對接論壇在廣交會琶洲會展中心舉行,與春交會論壇門庭若市的狀況相比,本次論壇到場的參展商寥寥無幾,到場的記者似乎比參展商還要多。
有出席論壇的國內采購商在會上表示,隨著外貿形勢氣溫回暖,外貿企業對參與內貿再現猶豫不決的情緒,昨日論壇現場冷冷清清,鮮見參展商就是最好的寫照,令不少國內采購商大嘆“無人show”。
商家建議政策保障轉內銷
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受阻面臨生存困境之際,“出口轉內銷”火爆使沿海“代工廠”和內地大型百貨等商家發現了新的市場機遇。外向型企業的自有品牌服裝等商品盡管不是國際名牌,但是卻具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品質,而商場在出售這些商品時,價格卻只有國際名牌價格的1/10左右,競爭力很強。
“現在出口訂單回升了,外貿企業可能更關注國外訂單,而放棄了國內訂單,對國內采購商的利益造成損害。”有國內百貨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與做出口貿易只需關注生產本身相比,內銷涉及到建設品牌、銷售渠道、終端服務、產品定位等方方面面,使得不少外貿企業轉型放緩,出口轉內銷很可能半途而廢。國家應該出臺專門的制度使出口轉內銷的訂單不會因此“流產”。
“主辦方說有200個參展商參與內外貿對接論壇,我6點就起床從深圳趕到廣州,一到現場才發現到場的參展商怎么不到1/10?”昨日,在論壇發言的深圳發展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負責人慨嘆內外貿對接論壇“冷氣襲人”。
據介紹,上海家聯采購聯盟一些主要成員單位去年底時在東莞等地發現,很多出口服裝企業,按照海外著名品牌標準設計、生產的服裝,大量積壓在倉庫。對上門詢價的商家,廠方開價很低。內地一家連鎖超市試探性地采購了20萬件牛仔褲,在其賣場內一上市,幾天就銷售一空。
自主品牌甘當“開荒牛”
有國內采購商在論壇上就表示,國內采購采用現金采購的模式,如果商品滯銷將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而在不少外貿企業看來,拓展內銷如果單純和零售百貨業聯手,慣用的聯銷、租賃、經銷等模式,都會令原本已經微薄的利潤再“少一層皮”。不少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其實更愿意自當“開荒牛”,鋪設自己的銷售網絡。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一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將成為現實,7000多種商品將實現零關稅自由流動,內銷概念將擴大。論壇上,江蘇紅豆集團的負責人介紹了企業新奇的市場觀。他說,企業已在柬埔寨哈姆西克港參與建設一個經貿合作區,100%免關稅,這是中國商品打入東盟市場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