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歐元在紐約匯市再次遭到拋售,導致歐元兌日元和美元分別跌至十年低點和六個月低點。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市場受到了希臘債務可能違約的猜測,以及一位歐洲央行重要官員辭職消息的影響。
盡管歐洲有關金融的高級官員一再呼吁,歐元區成員國的當務之急是迅速執行第二輪希臘救助計劃,并在歐元區外圍國借貸成本過高的情況下就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調整達成一致,但由于“雷聲大、雨點小”,迄今為止尚未出臺任何有約束力的、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再加上希臘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導致金融市場對希臘債務可能繼續違約的判斷仍然占了上風。而歐洲央行執行理事會一名對通貨膨脹持鷹派立場的成員、德國經濟學家斯塔克提前兩年多結束任期,也被解讀為對歐元前景的消極征兆。
由愛爾蘭、希臘開始的歐元區債務危機,正在歐洲各國不斷“發酵”。任何一點相關的風吹草動甚至流言蜚語,都可能隨即在金融市場上有所反應。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已經采取的措施,只能說明歐洲國家仍未真正下決心從根本上去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仍然在強調有關債務國應制訂越來越嚴厲的緊縮政策。但一味強調緊縮已于事無補,還會導致更嚴重的衰退。另一方面,經濟緊縮和福利縮水的前景,在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引起大規模民眾抗議、并有可能使經濟陷入進一步衰退的惡性循環。歐洲金融再陷危機,經濟領袖們在削減赤字與擴大支出振興經濟間陷入兩難,拿不出具體辦法。
觀察家認為,如果任其繼續、不及時“壯士斷腕”,隨之而來的將是歐元區甚至整個歐洲的全面經濟危機。而所謂果斷和強硬措施,無非就是歐盟成員國各國進一步出讓在財政和經濟政策上的主導權,讓超越國家的“歐洲經濟政府”擔綱整體經濟——財政——貨幣政策。換句話說,就是已經沒有了貨幣發行權、無法使用貨幣政策的杠桿影響經濟運行的歐元區各國政府,將進一步失去對本國財政、經濟政策的主權,交由一個在各國政府之上的、毫無疑問將由德國人主導的機構,決定自己國家的財政、經濟命運。
前幾天,即將卸任的歐洲央行行長、法國人特里謝在巴黎高調表示,全球金融危機表明,歐元區有必要提高經濟治理水平。他還敦促盡快實施歐元區成員國在7月21日峰會上達成的協議,批準對希臘的第二輪救助方案。他聲稱,自8月初重啟證券市場計劃以來,歐洲央行為防止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價格無序下跌已經花費了416億歐元。特里謝還表示,歐元區已為2005年《穩定與增長公約》影響力的減弱和低水平的監管力度,付出了高昂代價。
觀察家認為,這些話的潛臺詞是,現有歐元治理結構已經失靈;迫切需要實施相關措施,加大、加速各國財政、經濟主權向“超國家歐元政府”的讓渡;而著眼于避免未來再發生危機、增強歐元區的經濟實力和財政治理,歐元區國家必須推進結構性改革。
歐盟前主席、法國社會黨的元老雅克·德洛爾前不久在歐洲工會聯合組織的一次會議上稱,歐盟需要的一是共同市場、共同財政經濟政策;二是共同能源政策。現在由于德國宣布將徹底放棄核能、意大利也聞風而動,而法國堅持以核能為主不動搖,致使歐盟在這一問題上出現重大分裂;三是社會對話、社會協調。
看來,在必要的時候,對《穩定與增長公約》作出一定修改,進行激進的歐元區治理架構改革,使歐元區擁有一個單一的財政部來執掌財政紀律,這個方案已經無可替代。
盡管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前曾信誓旦旦地說,她將致力于歐洲國家之間的密切協商,而不是謀求建立一個獨立的歐元區經濟政府。但最終她還是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一起,提出了成立一個由歐元區17個成員國組成的歐元區經濟政府的建議。當然,這個迄今為止“紙上談兵”的“歐元區經濟政府”能否被各國接受、法律上如何處理、將如何運作尚屬未知。而且,另一方面,成員國不愿意更多地放棄權利,大的成員國都試圖在力所能及的領域內盡可能地施加自己的影響,致使歐盟運轉一再陷入相對的“低潮”。這樣的故事在過去許多年中頻頻發生,歐元區的危機是最新的例子。
此次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另一個“副產品”是,經歷了危機,德國通過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扮演的歐元拯救者角色,不斷在歐盟中做強做大,這個趨勢一再得到確認。這種現象將會對歐洲政治、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世界局勢產生什么影響?這是未來多年內,所有關心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走向的人,都要面臨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