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7月以來,世界各國面臨著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壓力,尤其是新興國家紛紛開始緊縮信貸來調控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半年來,美豆上漲近60%,玉米和小麥漲幅超過100%,而棉花更是驚人地上漲了150%。在全球經濟開始復蘇的背景下,糧食的需求增速被普遍看好,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價格被推至歷史高位。在未來十年里,農產品的供應是否將繼續趨緊?我們將從耕地、人口、匯率等方面逐一分析。
全球耕地整體增加有限,用途決定各糧食作物耕地面積
從美國農業部的八大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來看,近十年全球耕地僅增加6.6%,南美洲是全球耕地面積主要的增加點。
過去十年里,在巴西和阿根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外資大量涌入這兩個國家并幫助其增加耕地面積和作物產量。其中,阿根廷、巴西大豆和玉米的耕地面積增加了近55%,經過十年的努力發展,巴西和阿根廷已經成功代替美國成為大豆的主要出口國家,在全球玉米出口供應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
未來十年,全球耕地面積增加的主要區域是南美洲和非洲。從北美到拉美,尚未開發的土地還較多。巴西可耕地面積1.68億公頃,目前僅開發0.62億公頃,尚有可開發土地1 .06億公頃。非洲現有耕地兩億公頃,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3%,而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積3600萬公頃,其中僅開發約510萬公頃。贊比亞可耕地面積4200萬公頃,其中開發面積僅占14%。非洲因水資源豐富具有較優越的農業發展自然條件,非洲聯盟已將農業發展列入發展非洲經濟的第一重要目標。南美洲和非洲耕地面積的增加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糧食供應的保證。
在這個增產過程中,因前幾年糧食產量增幅不大,料將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相對趨緊,隨著非洲耕地的逐漸開墾,2015—2020年的糧食供應將相對趨于緩和。
分品種來看,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麥在糧食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少,導致小麥的耕地面積逐漸被玉米和大豆所取代。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大豆的耕地面積增加37%,玉米的耕地面積增加18%,而小麥的耕地面積則減少了8%。雖然去年俄羅斯小麥減產以及澳大利亞水災導致美小麥出口旺盛、價格高企,進而導致美小麥種植面積在2011/2012年度將由5 .36億英畝擴大至5 .7億英畝,但隨著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小麥產量的恢復,美小麥的種植面積隨后將逐漸減少。
而玉米和大豆因在乙醇和生物柴油領域的使用日益增加,令這兩種作物在種植面積爭地中占有優勢。美國農業部展望報告也預計美玉米的種植面積將在2011/2012年達到9200萬英畝,并且在未來十年保持在9000萬英畝之上。在未來十年,36%的玉米將被用于乙醇生產。而美豆的種植面積也將在未來十年由2010/2011年度的7740萬英畝增至7950萬英畝。
隨著東南亞和印度人均收入的提高,豆油占食用油比重將逐漸增加,以部分代替目前東南亞和印度的食用油棕櫚油和豬油的消費量。而豆油在生物柴油中的消費占比也將由目前的14.6%逐漸增加至16.6%。大豆和玉米用途的多樣化令其在與小麥的爭地中占有優勢。
國內方面,近十年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加了近22%,而小麥的種植面積減少了近16%,因受進口大豆沖擊,國內大豆種植意愿近幾年逐漸減少,種植面積也開始逐漸萎縮,本土油脂產業面臨著逐漸被邊緣化的危險。我國政府的扶農政策趨向也將成為未來我國農產品價格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未來十年全球人口增速放緩,發展中國家生活質量提高令糧食消費增加
過去十年全球人口的增速約為1.2%。而由于發達經濟體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預計人口增速將放緩至1%。其中,預計以美國、歐洲、日本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年均人口增速僅在0.4%附近,全球人口的主要增長仍來源于發展中國家。中國作為全球人口的第一大國,人口增長率將由目前的1.5%逐漸放緩至未來十年的年均0.4%,而印度的人口增長率也將由2%放緩至1.2%。隨著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人口收入將逐漸增加,食物消費水平和數量也將隨之增長,這將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糧食消費的主要增長點。
按1%的人口增速計算,到2020年全球人口將在2009年的基礎上增加近8.5億,幾乎相當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目前人口之和。人口如此迅速地增長,糧食供應增速是否可以跟上?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小麥、大米、粗糧的人均消費為630斤每年,而且此數字在近20年基本保持不變。筆者根據這一消費量計算,如果要滿足未來十年8.5億人的需求,那么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產量需要在未來十年增加2.68億噸。雖然耕地面積發展的空間不大,但隨著生物技術以及糧食單產的提高,預計2020年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將增加3.5億噸以上。
按照過去十年年均3.36%的增速計算,到2020年大豆產量需要增加近1億噸來滿足全球的需求增長。預計到2020年,巴西及阿根廷增加的大豆種植面積將占全球大豆新增面積的80%。未來十年,巴西阿根廷大豆產量料將增加近一倍,至2.3億噸,基本可以滿足全球的大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