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于2月19日在法國巴黎閉幕。參會各國就評估世界經濟失衡的指標達成初步共識。G20決定,選取一攬子指標衡量世界經濟失衡狀況,并確定財政赤字和政府公共債務、私人儲蓄率和私人債務、貿易賬戶和凈投資收益與轉移賬戶為衡量指標。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19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全球經濟復蘇勢頭繼續鞏固,但進程仍不均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復蘇仍將呈現不同速度,并面臨不同風險。
經濟失衡評估指標出爐
在這一攬子世界經濟失衡評估指標中,財政赤字、公共債務和私人儲蓄率為內部失衡指標;流動資本交易平衡總量和實際有效匯率為外部失衡指標。最具爭議的外匯儲備未被列入評估指標,而匯率、財政和貨幣政策則將作為未來衡量經濟失衡的參考因素。
在此次會議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G20輪值主席國法國財長拉加德稱,此次會議的首要目標就是確定衡量經濟失衡的恰當工具,用以“評估各國經濟政策,并確定這些政策在何種程度上有利于全球經濟復蘇,而不僅僅是顧及該國自身利益”。
拉加德指出,上述指標并非約束性目標,但將成為協調各國經濟政策、降低世界經濟失衡情況的指導性指標。
拉加德承認,G20各國對經濟失衡指標的定義“充滿爭議”。G20財長還將于4月、9月和10月舉行一系列部長級會議,并于11月在法國戛納舉行G20峰會,爭取屆時為醫治世界經濟失衡開出最終“藥方”。
分析人士認為,世界經濟正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由于經濟復蘇進程不同步,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間的利益沖突加劇,并在協調全球經濟政策的G20會議上表露無遺。
雙軌復蘇態勢持續
拉加德指出,世界經濟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誘因之一。全球主要經濟體代表齊聚巴黎之時,恰逢經濟復蘇進入第二個年頭。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提交G20財長會議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正以兩種速度復蘇,“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漸增,但經濟下行風險猶存;新興經濟體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過熱的危險因素不斷累積。”
一方面,當前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穩步上升,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美聯儲上周公布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認為美國經濟復蘇“更加穩定,對經濟復蘇將持續的信心增強”。美聯儲預計,今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3.4%至3.9%,較去年11月份3.0%至3.6%的預期增幅更為樂觀。不過,美國就業市場仍難見起色。美聯儲預計,至今年年底前,失業率仍將維持在8.8%至9.0%的高位。
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仍處于快速增長時期,但經濟過熱的風險與日俱增。IMF指出,由于經濟過熱且通脹壓力急速攀升,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正在加劇。IMF第一副主席利普斯基稱:“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正面臨經濟過熱的風險,全球經濟失衡有可能因此進一步擴大。”
此外,由于通脹壓力攀升,印度、越南和泰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已逐漸收緊貨幣政策,并加強資本管制措施,加之美國經濟復蘇前景日漸明朗,國際資本開始呈現向發達經濟體回流之勢。這雖有利于新興經濟體擠壓資產泡沫,但資產大規模流入流出將不可避免地對該地區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不利于經濟持續穩定復蘇。